這野味只長在板栗樹下,十分罕見,價格昂貴,農民卻非常怕它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在植物界也適用。很多看起來其貌不揚,甚至有些醜的植物,它的價值反而非常高。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冬蟲夏草,看起來就非常不起眼,但是它的根卻非常值錢。還有即將成熟的一些野果,貓屎瓜、拐棗,它們也是看起來有些醜,但是味道卻非常甜。所以“以貌取人”在植物界還真的不好用。現在這個季節,在板栗樹下,有一種蘑菇開始生長了,乍一看,長得醜陋,其實是極品美味。

這野味只長在板栗樹下,十分罕見,價格昂貴,農民卻非常怕它

這種蘑菇叫做“慄蘑”,因為它只生長在板栗樹下,所以農民都叫它慄蘑。其實它是一種可食用的真菌,學名叫做“貝葉多孔菌”,可能南方不常見到,它在北方素有“華北人參”的稱號,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食用菌。慄蘑的口感脆嫩爽口,香味濃郁,在北方的很多菜系中都能見到慄蘑的身影。比較有名的有八寶慄蘑、慄蘑燉土雞、慄蘑三絲湯等,味道非常鮮美。其實除了味道絕佳之外,慄蘑最為人推崇的是它的保健功效。

這野味只長在板栗樹下,十分罕見,價格昂貴,農民卻非常怕它

它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一小半都是人體必需的,其次是它富含硒、多糖物質,這兩種物質被認為是有防癌抗癌功效的物質。在日本,慄蘑一直是供不應求的一種食用菌,日本人稱它是“真菌之王”,把它當作一種高級的保健食品。但是日本的土地資源遠不及我國豐富,每年都大量從我國進口慄蘑。在北方,有不少農民建設了自己的種植基地,每年大量出產慄蘑,通過加工後出口到國外。每斤慄蘑的乾製品能賣到上百元,這價格也是十分昂貴了。

這野味只長在板栗樹下,十分罕見,價格昂貴,農民卻非常怕它

對於專門種植慄蘑的農民來說,它的產量當然是越高越好。而對於種植板栗樹為生的農民朋友來說,樹下長出這種蘑菇,可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慄蘑通常都是長在腐朽的樹根或者樹樁上,如果長在了一棵活的板栗樹下,那說明這棵樹的樹芯開始腐爛了。所以農民非常怕它出現在板栗樹林中。雖然慄蘑好吃又賣得很貴,但是為了樹上的板栗,還是不長為妙。

這野味只長在板栗樹下,十分罕見,價格昂貴,農民卻非常怕它

其實可以換位想一下,如果把這些腐朽的板栗樹看下來,用作慄蘑生長的“培養皿”,也不失為一種致富之道。農民朋友們,你們見過慄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