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典範:陝西一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牛!

對於不是北京戶口的人考生來說,要想考入清華北大難度是非常大,真的是萬里挑一啊,有些學校都未必能有一個考生能夠進入清華北大。如果是農村的考生,要考上清華北大就更困難了,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資源有限。但是你知道嗎,陝西一個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

如果把非北京戶口的考生考上清華北大被比作中五百萬的話,那麼就相當於這家人連續中了4個五百萬,這種概念微乎其微。對於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讀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捷徑。

育人典範:陝西一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牛!

來自陝西農村的吳治保和妻子嚐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立志要讓孩子們多讀書,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們從不因學習打罵孩子,但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就會被帶到地裡幹活,讓他們體會沒文化要受的苦。

吳治保和妻子胡治愛是地道的農民,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畢業於西安醫學院,2017年7月,她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是卻走出了這麼高材生,誓要打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魔咒。寒門勵志故事令人敬佩,7月16日,在陝西延安市安塞區召開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區委書記任高飛代表區委、區政府給“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吳治保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育人典範:陝西一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牛!

30萬對於很多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可能是好幾年的收入,也可能一輩子都有不起的存款。夫妻倆拿刀獎勵的時候非常激動,沒有想過區委、政府這麼重視教育。

吳治保和胡治愛夫妻倆起早貪黑,但是再苦再累,在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上卻從來沒有猶豫過。他們太清楚沒有文化有多苦,所以在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教育,哪怕是沒錢四處貸款也要讓孩子們上學。

幸運的是,5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學習上都是你追我趕,基本不用大人操心。說他們夫妻倆是育人典範,一點也不誇張。有網友戲稱,這個家庭可以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廣告語:高考衝刺班,私人家教,清華北大錄取率80%,可以說是很貼切了。

育人典範:陝西一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牛!

邪星本星也是農村的孩子,知道起步就比城市孩子低,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因為農村教育資源本來就與城市教育資源相差很多,要想考上好的大學,需要更加努力才行。不過邪星也是正兒八經上過大學的人,所以知道考研,尤其是清華北大等學校是非常困難的,真的是又羨慕又欽佩。

不過有網友擔心,5個孩子有4個都考入清華北大,那麼那個沒考上的會不會很尷尬?畢竟是唯一個沒考上的。本人自己也是挺厲害的高材生,但是在學霸兄弟姐妹面前比起來就差距了,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育人典範:陝西一農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牛!

很多網友都對這個農村家庭感到佩服,為啥學霸總是出在他家?這樣的“育人典範”的確值得被鼓勵,被讚揚。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異議:大家有沒有看到重心?這四人都是第二(考研究生)或者第三學歷(考博士)考入清華北大的,有沒有一個是第一學歷(高考)考入清華或者北大的?差距很大的,很多單位都著重看第一學歷。當然能夠第二或者第三學歷考入清華北大也很牛的。

還有網友關注點稀奇:為啥他們家有5個孩子?沒有計劃生育?我們這裡都是獨生子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