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閒事佬」變身義務監督員

庫爾勒“閒事佬”變身義務監督員

資料圖

王彥紅家裡明明有小轎車,怎麼還被納入到貧困戶名單裡了?是存在優親厚友還是另有隱情?7月16日,當看到剛剛張貼在薩依買裡村委會公示欄中的貧困戶公示名單後,上戶鎮村級義務監督員張喜成趕緊找到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郎源新反映問題。

“不可能啊,我們上次去他家的時候沒有發現有小轎車,他本人也說車已經賣了。”意識到事情的複雜性,郎源新立即帶著村幹部去村民王彥紅家中核查。

經查,王彥紅家中確實有一輛車,準備賣出去,但還沒有辦理相關的轉讓手續,車目前在親戚家存放著。村“兩委”班子經過研究決定,取消了王彥紅貧困戶資格,並向鎮黨委遞交了情況說明。

“家裡現在確實比較困難,這輛車還是前幾年買的二手車,在申請貧困戶時,我就想著這輛二手車早晚都要賣,所以……”王彥紅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按照國家規定,凡有汽車的村民是不能被確定為貧困戶的,這次多虧了老張及時發現並向我們反映,不然會在村民中引起強烈的不滿。”郎源新說。

今年55歲的張喜成,是上戶鎮薩依買裡村的老黨員,務農在家的他是村裡的熱心人,一有時間就往村委會跑,看看村務公開欄有沒有及時更新、惠民補貼有沒有發放到位、項目資金有沒有專款專用,這些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一開始,村民們對張喜成總喜歡“挑刺”的行為不以為然,認為他多管閒事、瞎操心,背後給他起了個“閒事佬”的綽號。雖然聽到諸多的冷嘲熱諷,張喜成還是堅持天天往村委會跑,及時發現問題反饋給村委會。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村裡的一分子,不管我是不是村幹部,我都有責任有義務監督村級事務管理。”

慢慢地,村民們發現,村裡有了張喜成這個義務監督員,各項工作越來越規範,村民們的利益也得到了合法的保障,對張喜成由原先的嘲諷變得理解和支持了。

“村裡有啥對村民不公的事兒,或者村民之間有什麼矛盾,都會找張喜成。”薩依買裡村村民高洪民對張喜成的做事風格交口稱讚。

得到村民們肯定的張喜成最近又迷上了學習“憲法”和“監察法”,一有時間就拿出“監察法”小冊子翻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監察機關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進行監察。”張喜成笑呵呵地說道:“我也要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政策和法律法規,帶動村裡更多的熱心人一起監督村級各項事務,共同建起維護群眾利益的‘一線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