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危機」之三:遭遇「洗倉式暴跌」 五洲國際償債壓力陡增

“债务违约危机”之三:遭遇“洗仓式暴跌” 五洲国际偿债压力陡增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俊仙 南京報道

7月19日,五洲國際(01369.HK)尾盤突然急跌,最終收於0.045港元/股,跌幅15.09%。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近日評級機構穆迪將五洲國際評級由Caa1下調至Ca,展望為負面,因為其認為五洲國際可能無法通過再融資償付3億美元的票據,預計將觸發其他債務違約。上述票據將於9月26日到期。

事實上,五洲國際不僅面臨票據違約風險,還遭到華融等金融機構起訴要求還款。

因媒體報道致股價暴跌?

這並不是五洲國際首次出現急跌。今年5月份,五洲國際突然出現“洗倉式暴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5月25日,五洲國際當日開盤價0.45港元,但一度暴跌近90%至0.054港元,11點25分起五洲國際暫停於聯交所買賣,以刊發有關不尋常變動原因和公司消息的公告。停牌時股價為0.068港元,跌幅84.89%,當日成交額2.52億港元。

最終,五洲國際將暴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媒體報道所致。

根據公告,五洲國際董事會認為,《國際金融報》於2018年5月21日刊登一則新聞文章是此次股價暴跌的原因之一:該文章稱江蘇五豐物流商貿投資有限公司為五洲國際附屬公司,並指稱江蘇五豐與五洲國際合作通過其位於中國的物業項目以進行非法集資。

據上述《國際金融報》報道:江蘇五豐捲款消失,在江蘇盱眙留下爛尾項目,577名業主的2.05億元人民幣資金不知所蹤。而五洲國際突然接盤,但五洲國際與當地政府商談拿地未果,去意堅決。此外,五豐和五洲國際這樣的“劇本”同樣在江蘇崑山上演,五豐留下了爛尾項目,坑了崑山5700名業主的15億元人民幣。

為此,5月24日,五洲國際在官網登載聲明,澄清其僅持有江蘇五豐5.13%的間接權益,因此江蘇五豐並非五洲國際附屬公司,且五洲國際從未參與江蘇五豐的業務經營或管理。

除此之外,《信報》於5月26日及5月30日分別刊登兩則新聞,稱五洲國際股份或被強制平倉,及公司因短期借貸及融資成本大幅增加而可能陷入財困,並可能無法支付2018年的利息開支。

對此,五洲國際董事會表示,經求證後,確認5月25日的不尋常變動後確實曾出現強制平倉的情況,強制平倉導致公司主要股東盛凱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已減至21.23%;此外,董事會確認公司正面臨財務短缺,並出現若干付款違責情況,但尚未發現任何清盤呈請,董事會正就替代的付款安排與其債權人協調。

然而對於這樣的解釋,五洲國際非執行董事提出異議。

6月28日晚間,五洲國際非執行董事王威因為與董事會存在分歧辭職,他提出:要求全面披露公司股份於5月25日暫停買賣的原因及其他重大資料;公司欠缺有關其對債權人履行責任的清晰資料;公司持續面對挑戰。

償債壓力巨大

在6月28日-7月4日期間,五洲國際持續處於停牌狀態。而復牌公告也沒有帶來好消息。

7月5日開盤前,五洲國際公告稱,根據日期為2013年9月26日有關發行票據的契約協議,集團逾期未償還的貸款本金額及因發生貸款協議項下一項違約事件而接獲其債權人發出要求提早還款通知書的金額合計為約10.02億元。集團的若干債權人也聲稱其貸款協議發生違約事件而宣佈該債務即時到期並須償還。這已經觸發了該票據的違約條款。

此外,五洲國際及其子公司還收到5項起訴,訴訟涉及的債務金額合計約4.84億元,原告包括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律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和無錫分行。

江蘇一位券商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債務違約是一個連鎖反應,有些債權人會因為公司出現其他債務違約而要求提前兌付,造成交叉違約,這無疑將加劇上市公司資金鍊的緊張,上市公司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

復牌後,五洲國際連續5個交易日陰跌。

7月9日,評級機構穆迪認為五洲國際內部沒有充足的現金來償付債務,且認為五洲國際難以通過再融資完成上述3億美元票據的償付,為此,穆迪直接將五洲國際的公司家族評級由Caa1下調至Ca,同時將五洲國際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Caa2下調至Ca,評級展望為負面。

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劉致伶表示:“將五洲國際的公司家族評級和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下調至Ca反映我們預計受其他債務違約觸發,該公司3億美元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償付將出現違約,並且票據持有人可能面臨較低的回收率。”

資料顯示,五洲國際是一家主要從事物業相關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2013年6月五洲國際登陸香港聯交所,然而2014年五洲國際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就出現大幅下滑75.21%的情況,2015年情況繼續惡化,五洲國際當年實現的營收同比下滑逾兩成,而淨利潤直接錄得虧損4.82億元;2016年五洲國際實現盈利,但2017年再次落入虧損境地。

根據2017年年報,五洲國際全年實現收入為35.46億元,同比減少6.4%,但淨利潤從2016年的盈利1.01億元,轉為2017年虧損5.18億元。

而從現金流情況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東方財富統計,2013年-2015年,五洲國際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持續呈現淨流出,2016年為淨流入7.05億元,而2017年五洲國際經營活動再次呈現淨流出狀態,淨流出1.09億元。其資產負債率從2013年底的74.16%上升至2017年底的84.76%,且截至2017年,五洲國際資產總額為248.45億元,負債總額為210.5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合計169.17億元,佔比達80.33%,而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3.46億元,短期財務壓力較大。

對於債務還款進展情況,7月19日五洲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就上述問題公司將會在規定時間在規定的媒體上進行披露,敬請留意公司公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