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最近心好累。

大約十天前,因為對“脫歐”問題的分歧,包括英國脫歐大臣在內的多名閣臣紛紛辭職,引發了英國政壇自1982年以來最劇烈的內閣變動。

這一“閃辭”風波讓人對英國“脫歐”的前景以及梅首相的執政能力產生質疑: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 當地時間7月18日,梅首相在就“脫歐”談判等問題接受質詢時,遭到反對派與本黨強硬人士的猛烈攻擊。

其實“脫歐”路上的僵局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接連“閃辭”的閣臣、日漸下降的支持率、再次公投的呼籲……凡此種種,無不為特雷莎·梅的執政威信蒙上了陰影,也為英國的“脫歐”之路打上沉重的問號。

“閃辭”風波

兩年前,人們懷抱著對特雷莎·梅的浪漫期待,希望她能帶領英國重現昔日帝國風采。兩年後,“脫歐”分歧依然難以彌合,保守黨內部比以往更加分裂。

針對“脫歐”方式的選擇,英國國內主要分為兩派:“硬脫歐派”主張徹底退出歐盟,完全放棄歐盟單一市場和法律;“軟脫歐派”則認為英國應該繼續與歐盟保持一定關係,留在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之中。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 7月6日,經過12小時的艱難商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鄉村官邸契克斯別墅宣佈,英國內閣就脫歐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誰知話音猶在,保守黨內便傳來不同聲音:議員彼得·伯恩在接受採訪時說,保守黨內“私底下找不到對(契克斯)方案滿意的人”。

隨後不到兩天,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就因政見分歧遞交辭呈。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保守黨兩名副主席本·布拉德利和瑪麗亞·考爾菲爾德也紛紛步其後塵,相繼辭職。▼(下圖順序從左至右)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據英國媒體報道,戴維斯認為當前脫歐政策會將英國大部分經濟控制權交給歐盟,使得英國在談判中處於劣勢。按照計劃,英國《脫歐白皮書》發佈後,脫歐事務大臣要前往歐洲各國遊說,但戴維斯稱自己無法支持現行政策。

而外交大臣約翰遜則在辭職信中批評梅首相使“脫歐的夢想正在破滅,被不必要的自我懷疑扼殺”。

引發執政危機?

實際上,這場由辭職引發的亂潮並不是梅首相面對的第一次危機。

2017年6月,保守黨在提前進行的大選中失利,不僅未能拿下半數議席,而且比選前還少了12個席位,差點讓特雷莎·梅丟掉首相寶座。4個月後,梅首相再遇難題。因不滿英國“脫歐”執行力度、質疑首相領導能力,40名議員要求特雷莎·梅讓賢。在曼徹斯特演講時,梅首相甚至當面收到抗議者送來的“辭職信”。▼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閃辭”危機過去不久,就有消息稱“硬脫歐派”議員將在今年秋天的議會討論時投反對票,阻止英國以“軟脫歐”方式同歐盟達成協議。但更多人認為,“硬脫歐派”只想促使梅首相改變方案,而非讓她下臺。更重要的是,目前距離英國正式脫歐只剩九個月時間,如果梅首相能在此之前一直主導脫歐進程,那麼下任首相將可以在“一切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安然上任。

若要對特雷莎·梅發動不信任投票,必須爭取黨內至少48名議員支持;真正推翻她則須至少159名議員投不信任票。而據路透社消息,在7月17日的私人會議上,特雷莎·梅博得眾多保守黨議員的支持,新內閣或更有利於她捍衛自己的脫歐計劃。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看來,戲劇性的辭職事件只是一段不和諧的小插曲,梅首相的地位依舊穩固。

不過,黨內倒戈卻打擊了英國民眾對首相的信心。據英國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特雷莎·梅處理脫歐事務的認可率降至29%,為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認為梅首相正在“糟糕地處理脫歐”的選民比例從上週末的62%上升到本週的76%。

“脫歐者正在挫敗脫歐”

正如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的那樣:著名的脫歐支持者沒有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反而爭先離開政府,這將讓英國更加混亂。

脫歐公投前,“脫歐派”政客們使用富有吸引力的話語,編造出一個獨立、輝煌的圖景,為自己拉來了選票;然而真要執行“脫歐”大業時卻又龜縮不前,將原本並不支持“脫歐”的特雷莎·梅推上臺前。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如何解決“脫歐”後愛爾蘭邊境問題?通過英法海底隧道的貨車應在哪一側接受檢查?“脫歐派”並沒有為這些現實問題提供可行方案。

相反,一批擅長政治鬥爭和造星手段的政治家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以鮑里斯·約翰遜為例,縱觀他的從政經歷,鮮見政治建樹,難尋施政成果,人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一位頂著金色亂髮的政治明星,連帶頭“閃退”的戴維斯也對他持保留態度。

這場1982年以來最劇烈的內閣變動並不會對特雷莎·梅的地位帶來決定性的影響,但這場公開衝突卻讓人對“脫歐”的未來產生質疑。英國前教育大臣、保守黨官員賈絲廷·格里寧就提出,應當設置“硬脫歐”“軟脫歐”“不脫歐”三種選擇,再次進行公投……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稱,歐盟根本不用在對付英國這一問題上費腦筋,每當特雷莎·梅提出一個新的脫歐方案,就會有來自國內的反對派提出異議,後院起火的梅首相難以在脫歐談判中放開手腳。

梅首相也警告說,國會議員的阻撓最終可能導致“脫歐”徹底失敗。

“脫歐”的未來藍圖

儘管“閃辭”風波攪動得人心不安,但梅首相併沒有自亂陣腳,“脫歐”仍在繼續。

7月12日,英國政府發佈《英國與歐盟未來的關係》(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迄今首份詳細闡述英國“脫歐”後與歐盟關係全面設想的藍圖。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白皮書的核心內容是商品自貿區計劃。根據文件,英國將向歐盟建議在“脫歐”後設立“英國—歐盟貨物自由貿易區”,雙方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同時,英國可與其他貿易伙伴訂立貿易協議。不過,為了確保英國貨物達到歐盟進口標準,保持跨境貿易順暢,英國與歐盟的商品貿易規則會繼續掛鉤。

此外,英國還將與歐盟將確立“共同制度框架”,用以解釋雙方協議;繼續參與歐盟化學、航空和醫藥等機構;歐盟法院不再對英國具有司法管轄權,但英國會對與歐盟規則一致的領域給予“應有尊重”等等。

梅首相表示,這將為脫歐進程提供一個“有原則性且有實踐性的方向”,既符合英國的利益,也符合英歐雙方的共同利益。

對此,英國國內異議日盛,分析人士將這場紛爭喻為“硬脫歐”與“軟脫歐”的較量。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硬脫歐派”普遍認為,這份計劃除了退出歐盟、停止英歐人員自由流動外幾乎沒改變兩者關係,白皮書代表的“軟脫歐”本質上是不脫歐,英國將繼續受到歐盟規則的桎梏,是對英國“拿回控制權”誓言的背叛。他們主張英國徹底脫離歐盟和歐洲單一市場,全面掌控本國的邊界、移民和司法政策。

但是,這個方案也體現了梅政府的務實傾向。自2016年宣佈“脫歐”後,梅政府的“脫歐”立場一直搖擺不定。此次出臺的白皮書可以看作是一個英國式的妥協:一面堅定地離開歐洲,一面又與歐盟達成新的夥伴關係。

畢竟,徹底脫歐給英國帶來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政壇地震、閣臣出走……梅姨的“脫歐”路走得好辛苦

撰文 / 王雪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