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備考時間,「抓看書」還是「抓做題」?

有限的备考时间,“抓看书”还是“抓做题”?

“都說時間是海綿裡的水,為什麼我是塊幹海綿呢?”複習的時候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究竟是該看書呢,還是做題呢?"

做題和看書是學習過程中的兩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共同目的在於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因此不管專業課還是政治,這“兩手”都要抓。英語也是,雖然做真題是重點,但做過的筆記精讀解析也是要多翻一翻的。

“抓看書”

書要經常看,看書時不能拘泥於死記硬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把隱含的知識挖掘出來。問得越多,釋疑得越多,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透徹,思路就越清晰,遇到問題就不至於茫然了。

複習階段,在做大量習題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看書,把知識點溫習一遍,理清知識脈絡,加深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最後的複習要有一種迴歸感,就是各科的複習尤其是薄弱的科目的複習要回歸到課本,迴歸到基礎上來,查找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理論的不足和漏洞。

“抓做題”

題要經常做。做題不一定要多,關鍵在於"精"。通過做題,加深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發現自己在知識方面的漏洞,能力方面的缺陷,再及時迴歸書本,有針對性看書,就會發現當初看書時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就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

專業課方面,一般還是先看書後做題,在做題中落實和運用課本知識。

有限的备考时间,“抓看书”还是“抓做题”?

那麼複習時間不夠用怎麼辦呢?

1、複習要有計劃性。

除了一張學校安排的課表外,還應有一份自己安排的課餘的時間表,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每週課餘時間的學習課表,做到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心中有數,才不會造成顧此失彼。

這種計劃性的安排應與相關科目的教學保持一致性,但千萬不能被相關科目的頻繁考試打亂陣腳。被動的應付平時的小測驗,也就無計劃性可言。

2、複習要有的放矢。

這裡的"矢"一指考試說明規定的相關知識點,二指自己的薄弱科目或某科目的薄弱環節。

複習時可先進行系統的單元練習,第一輪結束後就應著重整套題,整份試卷的練習。訓練後注重錯誤的蒐集和分析。

3、複習要有系統性。

應理清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系,並努力構建相應的解題思路和技巧的網絡。

回過頭來重新系統複習具有典型意義的例題,易錯題,抓住這些題目的切入點,歸納這些題目的命題立意和命題手段,概括解題的基本思路,是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

往期精彩推薦:

有限的备考时间,“抓看书”还是“抓做题”?有限的备考时间,“抓看书”还是“抓做题”?

新浪微博

@陳正康老師

19考研交流群QQ群

148260725(重複加群還挨胖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