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時報》7月19日導讀

《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19日导读

《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19日导读

《民主與法制時報》

2018年7月19日

總第1987期

頭版 FOCUS

陳一新在中央政法委機關傳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時強調

創新完善“七大機制”

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法幹部隊伍

記者 / 湯 瑜

內容梗概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16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法委機關學習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加強政法幹部隊伍建設具體意見。陳一新強調,要以創新完善導向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機制、選任機制、監管機制、激勵機制、領導機制等“七大機制”為抓手,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政法幹部隊伍。

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防震減災法執法檢查

來源 / 新華社

內容梗概

記者從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防震減災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了解到,執法檢查組將於7月至9月分赴吉林、江西、湖北、四川、甘肅、新疆等6省區開展檢查。同時委託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安徽、福建、河南、廣東、重慶、陝西等10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分別對本行政區域內防震減災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有序流動

我國人力資源要素市場領域

第一部行政法規公佈

記者 / 張曉娜

內容梗概

7月17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司法部負責人介紹了日前國務院公佈的《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有關情況,並對《條例》有關問題加以解讀。《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力資源要素市場領域第一部行政法規,對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健康發展,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服務就業創業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安部國家文物局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記者 / 鍾安安

內容梗概

日前,公安部與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全國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聯合部署開展為期6個月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嚴懲文物犯罪分子,完善安保措施,堵塞監管漏洞,堅決遏制文物犯罪案件多發高發態勢,切實保護國家文物安全。

中意警方啟動第二次在華警務聯合巡邏

中意警方第二次在華警務聯合巡邏啟動儀式7月16日在京舉行。16日至29日,來自意大利的8名警員將與中國公安民警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有關旅遊景區開展為期2周的聯合巡邏。公安部、外交部、文化和旅遊部和北京、上海、浙江、陝西等地公安機關代表以及意大利駐華大使謝國誼、意大利內政部代表出席儀式,共同宣佈聯合巡邏正式啟動。

北京市女子監獄

第八屆文化節開幕

7月18日至7月20日,北京市女子監獄舉辦為期三天的第八屆文化節活動。舉辦監獄文化節旨在集中展示首都監獄系統警營文化建設、監區文化建設、民警隊伍建設、罪犯教育改造等工作亮點和特色成果。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總工會、市監獄局各級領導,對監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的社會各界人士,罪犯家屬代表及新聞主流媒體等參加了活動。

京津冀簽署工傷保險

工作合作協議

《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日前在河北雄安新區簽署,該協議明確京津冀三地將在工傷認定、工傷勞動能力鑑定和工傷醫療康復三個方面開展合作,充分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法學會 ANALYSIS

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法學會

召開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

記者/ 王琪鈞 □劉傳康

內容梗概

7月12日,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法學會召開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城東區委副書記劉東輝出席會議並致辭。城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區法學會副會長寇崢主持會議,區法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部分會員代表60餘人參加了會議。

福建省閩清縣法學會成功舉辦梅邑法學論壇

來源 / 閩 研

內容梗概

為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的有關精神,大力弘揚憲法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增強幹部的憲法意識,提升幹部法治水平,7月13日下午,由中共閩清縣委政法委和閩清縣法學會主辦、閩清縣公安局承辦的梅邑法學論壇(第六講)在縣綜合樓六層會議室開課。

河北省法學會中醫藥法學研究會成立

記者 / 焦新波

內容梗概

7月12日,河北省法學會中醫藥法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中醫藥產業法律保護現狀及對策研討會在河北中醫學院召開。河北省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憲軍、河北中醫學院院長高維娟出席會議並講話。來自省內法學界、中醫藥界理論與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共80餘人參加。

張家口市法學會社區矯正研究會成立

記者 / 張君

內容梗概

日前,河北省張家口市法學會社區矯正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理論研討會召開。大會由張家口市法學會副會長李根福主持,張家口市法學會副會長李森茂、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有關領導以及各縣區社區矯正研究會成員共計6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張家口市社區矯正研究會章程》《張家口市社區矯正研究會職務設置及會員、領導成員產生辦法》,並選舉產生社區矯正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秘書長、副會長、會長。

吉林省大安市法學會

成立農村法治研究會

來源 / 吉 研

內容梗概

7月10日,吉林省大安市法學會召開農村法治研究會成立大會。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法學會副會長張景珩,市司法局副局長劉旭輝出席會議。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學會副秘書長朱佰成主持會議,研究會會員代表41人參加會議。

安徽省法學會機關黨支部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來源 / 皖 研

內容梗概

為進一步增強黨員意識,堅定廣大黨員理想信念,7月11日,安徽省法學會機關黨支部赴合肥市瑤海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機關黨委派員指導。支部一行先後赴瑤海區委政法委和勝利路街道紅旗社區參觀座談。

山西長治市法學會:

以黨建促會建學會職能作用全面發揮

來源 / 晉 研

內容梗概

為全面落實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商黎光重要批示和山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精神,長治市法學會在市委政法委領導下,以黨建促會建,克服困難砥礪攻關,截至7月1日,全市法學會黨組建設實現全覆蓋。黨組織在法學會系統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學會各項工作部署有力、成效明顯,已經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專 版 INVESTIGATION

貴州黃果樹旅遊區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助推基層法治建設

本社記者 / 劉國彬 □曾國邦

內容梗概

為切實履行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職能職責,積極開展法治扶貧工作,創建平安村(居),構建法治旅遊區,今年5月25日,貴州省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正式啟動。在全區內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助推農村基層法治建設,實現法律服務在農村全覆蓋,使群眾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到身邊的法律服務。

綜 合 CULTURE

“西部律師研修計劃”第一期研修班圓滿結束

7月16日,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聯合北京金杜、大成、中倫、君合、競天公誠、天元、漢坤、浩天安理、國楓、金誠同達等10家律師事務所組織開展的“西部律師研修計劃”第一期研修班結班儀式在京舉辦。

天津市寶坻區檢察院

召開2018年上半年工作彙報會

記者 / 李曉玲 通訊員 王海霞

內容梗概

近日,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召開2018年上半年工作彙報會。

會上,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各部門負責人就本部門上半年工作情況、黨建工作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及下半年工作計劃做了彙報。各分管領導就主管工作進行了點評,肯定了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吉樹海做總結性講話並對上半年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逃避執行被限制出境

外籍僱主最終全部履行債務

記者 / 侯勁松 □劉 寧

內容梗概

“真的很感謝中國法院和中國法官,我們本來以為工資沒法拿到手了,沒想到這麼快就解決了。”申請執行人用不熟練的中文說道。近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成功執結三起涉外籍人士的案件,執行到位標的人民幣11萬餘元,這也是上海虹口法院首次執行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均為外籍人士的案件。

青海省司法廳

人民“微調解”促和諧

記者 / 王琪鈞 通訊員 馬文濤

內容梗概

鄰里是構成社區和諧、社會穩定的基本細胞。為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功能,解決鄰里矛盾糾紛,近日,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司法局南川西路司法所邀請小區居民、物業保安通過現場觀摩社區調解員、法律顧問講解、傳授調解技巧、模擬情景案例調解微故事,使社區居民從中掌握調解鄰里糾紛的方法與技巧,讓小區每位群眾都能成為調解員,當家屬樓院鄰里之間有了矛盾時,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微”調解,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優質優化環境建設 聚焦聚力高質發展

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綜治辦全力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深入實施

記者 / 孫英哲 牟希同

內容梗概

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綜治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精準把握省、市委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法服務保障作用,以保平安、護穩定、促和諧的實際行動,服務“活力開發區、魅力生態城、城市新中心”建設,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實施、高水平推進。

北京小湯山司法所

進房地產公司普法

記者 / 李卓謙

內容梗概

為加強對房地產中介公司經營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房地產經紀人的遵紀守法意識,防範法律風險,規範市場秩序,日前,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司法所聯合北京亞東律師事務所到北京豪宅網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開展法治教育講座,豪宅網公司總經理、各部門經理、店長及全體員工200餘人參加了講座。

四川省蒲江縣創新開展

“雙諾雙評”工作機制

記者 / 黎志飛 □劉宗泉

內容梗概

近年來,四川省蒲江縣堅持“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工作思路,以“黨的建設加強、自治能力提升、治理主體多元、防控體系完善、法治建設有力、矛盾化解及時、文明新風濃厚、陣地建設規範”為目標,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力傳承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縣創新開展“雙諾雙評”,極大地激發起群眾參與熱情,凝聚起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

河南固始交警一夜查處嚴重

交通違法27起

記者 / 邵春雷

內容梗概

為預防和減少夏季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貫徹落實6月30日河南省交警總隊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支隊《全市交警系統2018年夏季預防交通事故開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結合正在開展的“暢行固始”城區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7月13日晚,河南省固始縣交警大隊在城區開展了夜查酒駕、醉駕、摩托車“炸街”“飆車”、假牌套牌等嚴重交通違法集中行動。

法學院 INVESTIGATION

周友軍:侵權責任法入典要解決五大問題

本社記者 / 薛應軍

內容梗概

人物檔案:周友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專項課題組成員、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副會長。

周友軍認為,在侵權責任法修訂入典過程中,立法者應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有問題、有需要就修,著力處理其與環保法、國家賠償法等特別法的關係,積極吸收司法解釋成果、回應司法實踐遇到的問題等。

電子身份信息使用的利與憂

特約撰稿 / 孫益武

內容梗概

7月5日,天津市公安局推出的“電子證件信息服務”亮相支付寶。此次上線的電子證件信息包括電子身份信息、天津駕駛證信息、行駛證信息、居住證信息、戶口簿信息。天津市因此成為全國電子證件信息應用最廣的城市之一。

“數字經濟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研討會在京召開

記者 / 周 頔

內容梗概

日前,“數字經濟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研討會暨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治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行。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律師界及基層司法實務部門的80餘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中國政法大學召開

海洋安全法律問題研究開題論證會

作者 / 陳韻如

內容梗概

7月7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7年度第146號重大項目《全球海洋治理新態勢下中國海洋安全法律保障問題研究》開題論證會在中國政法大學成功召開。中國海警局原副局長楊雋、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劉廣濱、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初北平、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軍事法研究所教授李衛海、國防大學教授孟凡明、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戴宗翰等出席了會議。

西南政法大學

舉辦“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法律中的運用”講座

作者 / 謝於君

內容梗概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邀請杭州美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關盛,為本校師生做了主題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法律中的運用”的講座。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商文江,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黨委書記胡曉春、副院長張光君、副教授聶慧蘋,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副院長鬍爾貴,以及該校100多名師生到場聆聽了講座。

觀 點 INVESTIGATION

公益訴訟機構設置的初步構想

特約撰稿 / 李 徵

內容梗概

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關於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方案》強調,將在最高人民檢察院設公益訴訟檢察廳。此舉引發熱議,檢察機關的內設機構改革再次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中央深改委通過的改革方案勢在必行,關鍵在於全國檢察機關如何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理順上下關係,統籌檢察資源,整合內部職能,為更好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提供組織保障。

淺議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基於設立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感想

特約撰稿 / 吳如巧 金 濤

內容梗概

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方案》,並強調,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要以強化法律監督、提高辦案效果、推進專業化建設為導向,構建配置科學、運行高效的公益訴訟檢察機構,為更好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提供組織保障。這標誌著中國特色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朝規範化、法治化、科學化方向又邁出了新步伐,昭示著新時代的檢察機關必將成為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清華大學成功舉辦首屆司法大數據論壇

本社記者 / 周 頔

內容梗概

日前,由清華大學法學院主辦、清華大學法律與大數據研究中心承辦、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司法大數據論壇——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助力司法責任制改革”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明理樓模擬法庭舉行,來自高校、司法界和互網絡行業等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理 論 INVESTIGATION

《北京公約》對我國民航安保工作的影響

特約撰稿 / 李樣舉 張君周

內容梗概

2018年6月14日,國際民航組織宣佈《制止與國際民用航空有關的非法行為的公約》(簡稱《北京公約》)將於2018年7月1日生效。回顧《北京公約》從制定到生效,已近八載,它的實施對維護我國民航安全工作意義重大。

民事起訴狀在基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特約撰稿 / 孫 湧

內容梗概

筆者總結自己27年來在基層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發現,原告提交給法院的民事訴狀格式不符、表述凌亂、邏輯不通等現象持續存在。比如:原告出於取證困難、利益考量或風險權衡而規避事實等。該文章將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介紹。

閱 讀 INVESTIGATION

如何做到“藝術層級”的刑事辯護

陳瑞華新作教你刑事辯護藝術

本社記者 / 任文岱

內容梗概

2018年5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在去年初出版《刑事辯護的理念》一書後,又出版了“潛心十年的力作”——《刑事辯護的藝術》一書。據瞭解,《刑事辯護的理念》問世不久,便成了廣受讀者喜愛的暢銷書。但陳瑞華告訴記者,“我不是律師,也不做刑事辯護”。不做刑事辯護,為何先後著書談刑事辯護的理念和藝術?《刑事辯護的藝術》又為讀者呈現了哪些刑事辯護的乾貨?近日,民主與法制社記者採訪了陳瑞華。

比較憲法學教材與研究方式的革新

評《比較憲法:高階導論》

特約撰稿 / 劉熊擎天

內容梗概

眾所周知,憲法學研究帶有明顯的國別性,切不可將他國的憲法實踐或經驗簡單地套用於另一國之中。我國也概莫能外。由此,對外國憲法的關注會轉入比較憲法學的研究之中,以比較方法的形式來呈現外國的憲法實踐與經驗。

法律與社會的奠基之作

特約撰稿 / 陳寅生

內容梗概

在殘酷的封建刑法佔據絕對主流的情況下,意大利刑事古典學派創始人切薩雷·貝卡里亞,於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撰寫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如啟明星般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刑事法律發展指明瞭方向。該書迎合政治改革的潮流,從技術的層次將法律與懲罰與現代社會相關聯,構建了能夠適應新時期政治、經濟、技術發展的現代意味的刑事法律框架。這使得它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極高的讚譽,德國刑法學者沃爾夫岡將其視為“西方文明中有關犯罪與刑罰最具深遠意義的論著”;意大利刑法學家特雷維索將其評價為“有關法律與社會的奠基之作”。時至今日,該書所含有的精神和理念,依然對世界各國的立法和司法有巨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