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滿園悅目景,幸得時來遊。緩步山水間,馳騁我情懷。”走進人民公園,南門入口仿古牌坊上“遊目騁懷”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徜徉其中,頓覺胸懷開闊、心情舒暢。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1992年改造後的人民公園南門

1957年5月1日,這座滄州市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公園建成,並且正式對外開放。她像兒時的玩伴,陪你奔跑嬉戲,給你自由和快樂;又像一位安靜的老人,用深厚的溫暖和寬容,傾聽你的訴說,讓你頃刻間心境平和。不管是滄州本土居民,還是後來遷入的外地人,人民公園對滄州居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人民公園西門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2009年新建成的人民公園西門

春天,垂柳依依,滿園花香沁人;夏天,綠樹成蔭,碧波盪漾,划船散步,絲絲清涼撲面而來;秋天,落葉繽紛,涼風暖陽下,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到了冬天,如果公園邂逅一場大雪,那這裡便宛如仙境一般,讓人遺忘了時空。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人民公園湖心島(圓亭)暮色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人民公園西湖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今日人民公園西湖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人民公園經過60多年的不斷建設,華麗轉身,景色更怡人,功能更完善。

循著這段腳步,讓我們走進公園的舊時光。

根據《滄州地方誌》記載,滄州市自古沒有正式的園林設施,1957年,由當時的滄鎮人民政府投資建成。修築了三座土山,還修了長廊、露天舞廳、劇場、動物室和花窖。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改造後的人民公園南門迎賓石

《滄州風物誌》中,對人民公園修建之初的情況進行了介紹。“滄州人民公園,位於新華中路北側、南運河與西環路之間,佔地31公頃。規模之大,在河北省來說,僅次於承德避暑山莊。”

參與過當時人民公園建設的人都已逐漸離去,我們只能從一些殘存的資料裡去了解她的風貌。

“購買了猴、熊、孔雀等動物,到了1959年秋,公園面積達36萬平方米。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1961年到1972年,因經濟困難,人民公園暫時關閉。

1973年經過修葺重新開放,又在原基礎上建了公園南門,在園中種植了西府海棠、榆葉梅等花木;開闢了果園和月季園。

1983年至1988年,先後建起溫室花窖,興建了兒童樂園、露天游泳池和魚類繁殖基地。在公園南門修了大型重疊式彩色燈光噴泉,西部修了中西合璧式的“園中園”。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2009年首屆迎春花展

1989年,公園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成為集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1990年代,開展幾次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綠化種植。

2008年至今,人民公園一直在進行景觀的改造提升。”

到現在,融合滄州地域文化,形成了“六區八景”的獨特結構,成為滄州百姓休閒、娛樂放鬆的好去處。

也許她不奢華輝煌,也許她不具備太多的娛樂設施,她平和安靜、委婉動人。粗獷大氣的外表下,兼備江南園林的小巧精緻。她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滄州人的記憶,歲月改變了她的模樣,但滄州人對她情懷依舊。

葛新:

公園就像我的孩子一般

耄耋老者葛新曾是人民公園的一名工作人員,他本是學習金融管理,卻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在人民公園一工作就是20多年。這20年,也是公園建設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

1978年,葛新進入公園工作,那時的公園雖然面積廣,但花草樹木不多,他一個外行為了研究園林建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看書學習,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研究討論植物的特性和種法。

“滄州是渤海之濱,土地鹽鹼化嚴重,但也不是什麼都種不成。”什麼樹苗栽多深、怎麼澆水,葛老記得清清楚楚,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公園裡的花草樹木。“下雨天,別人往家跑,而我們公園的人都往單位跑。”葛老笑著說。因為花草嬌弱,需要人精心護理。養育草木雖然辛苦,葛老卻樂在其中,看著一棵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成片的鮮花奪目綻放,葛新欣喜又激動。

如今,葛老依然關注著人民公園的發展建設,常常看著小區裡的花和樹觸景生情,想念人民公園裡那些親手栽種的花草樹木。“在我看來,植物就像人一樣,每片花瓣、每個枝葉都有靈性、懂感情。”葛新說。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周曉峰:

公園是兒時的“玩伴”

周曉峰在大化工作,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那些舊時光景就像電影畫面般常常回放在他的眼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周曉峰和家人就住在人民公園的北側。“當時,公園已初具規模,動物園常常吸引人們去觀賞。一到放假,我就和夥伴們從北牆頭翻過去。那時的公園樹高草密,就像是原始森林。尤其到了夏天,高大的樹幹枝繁葉茂,像把巨傘遮天蔽日。走在小路上涼風習習,十分愜意。”回憶起這些畫面,周曉峰就像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最有意思的是動物園裡的動物,雖然總去,但每次都很興奮。近百隻調皮的猴子上躥下跳,吱吱亂叫,伸手向遊人來要食物。你還沒反應過來,吃的就已經被它搶走了。”在周曉峰的眼裡,人民公園給那時的人們帶來了太多的歡樂,即使沒有太多的娛樂設施和遊樂場,但它帶來的卻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麗。他看著公園裡的樹木越來越茁壯茂盛,花草越來越燦爛多彩,才發現公園變了,變得越來越美,令人陶醉。

滄州這個公園去過嗎?來看看她曾經的容顏

韓炳仁:

健身鍛鍊好去處

今年已85歲高齡的韓炳仁在滄州老城區的后辛莊長大,那時人民公園就在家的對面,他常常跑著去玩耍。現在老人已搬家,但仍每天騎三輪來公園健身鍛鍊。

韓炳仁回憶,人民公園的前身是一座窯場,後來改建成了公園。“我印象中,公園裡有個臺子,有時開大會,有時唱戲。我經常一個人跑到裡面玩,雖然大樹和雜草居多,但我在裡面很自由、很快樂。有時還和鄰居小孩到公園裡挖土玩。”老人說。

工作成家以後,韓炳仁搬離了后辛莊,也離公園越來越遠。現在老人居住在城東,但每天下午三點半,都會準時到達人民公園。做做健身操,看看跳舞,隨便在公園裡面走一走都會感覺親切又溫暖。退休以後,老人一直堅持來公園裡健身。“這兒環境好,人也多,是健身娛樂的好地方。”韓炳仁告訴記者。

撰文:滄州日報記者 楊靜然

供圖:王少華 宗增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