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圈養模式推薦:肉牛育肥「100模式」

一、模式介紹

肉牛育肥“100模式”是指“一個農戶建一棟存欄100頭育肥牛的標準化牛舍,全年育肥3次,累計出欄育肥牛300頭”。此模式標準化牛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投資約12萬元,附屬設施設備約3萬元,流動資金70萬元,出欄牛頭平純利1000元,年純利約30萬元。

養牛圈養模式推薦:肉牛育肥“100模式”

二、關鍵技術

1、牛舍設計標準

(1)牛舍建設基本要求是坐北朝南,就地取材,經濟實用的原則,條件允許可按照鋼結構進行建築。

(2)牛舍採取半開放雙列式牛舍,高磚混圍牆,磚牆厚240牆,北面全封閉,南面敞開式,舍內總面積為304平方米(38米×8米),素土夯實,磚鋪地面(或水泥敷設),走道鋼筋混凝土基礎,水泥地面,舍頂部滴水坡度一般不小於25°,前後簷高3米,基深0.8-1.0釐米。

(3)門窗要求。牛舍門高2.2米,寬1米。北面牆面設窗戶6-8扇,窗高1.5米,寬1.5米,窗臺距地面1.2米。

(4)牛床和飼槽。牛床新磚鋪設並設有限位欄,牛床長度2.0-2.2米,寬1.0-1.2米,牛床坡度為2%;混凝土飼槽,底部貼有面磚,飼槽上寬0.6-0.8米,底寬0.35-0.40米,呈弧形,飼槽內緣高0.35米,外緣高0.6—0.8米。

(5)糞尿溝。糞尿溝設在牛床末端靠近牆壁的位置,糞尿溝寬應以常規鐵鍁正常推行寬度為適,一般寬0.25-0.3米,深0.15一O.3米,坡度為5%。

2、肉牛育肥技術要點

(1)育肥前牛舍的準備。圈舍育肥牛進人圈舍前,對育肥舍地面、牆壁用2%火鹼溶液或20%生石灰水噴灑,器具用1%新潔爾滅或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圈舍門口設消毒池,以防疫病傳人。

(2)育肥牛的準備。對育肥牛進行驅蟲健胃,牛體用0.3%過氧乙酸溶液逐頭噴灑1次,並用0.25%蠟淨乳劑對牛進行一次普遍擦拭,驅除皮膚寄生蟲。以每千克體重5至7mg抗蠕敏(或6至8mg左旋咪唑)投藥驅體內寄生蟲,驅蟲3天后,每頭用‘人工鹽’60至80g口服健胃。

養牛圈養模式推薦:肉牛育肥“100模式”

(3)育肥期的飼養管理。圈舍育肥肉牛,堅持早、中、晚3次喂料,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後飲水。用農作物秸稈、青貯秸稈、氨化秸稈、酒糟、玉米、高梁、麥、豆餅、食鹽、礦物質類添加劑等配合餵養,乾粉料必須拌溼餵給。精粗料合理搭配,按不同階段比例進行配製,不可隨意增減。平均每頭牛每天給精料6千克,粗料7千克。黴爛、變質的精、粗料均不能飼餵。有條件加喂優質青飼牧草效益更好,可節約精料,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4)育肥肉牛的日糧配方參考。育肥牛精料日糧配方參考如下標準:玉米麵35.5%,豆餅5.8%,酒糟28.1%,乾草29.3%,食鹽0.3%,複合添加劑1%;或精料22.4%,酒糟25.1%,乾草9.1%,微貯秸稈42.4%,複合添加劑1%,根據不同季節適當選用。冬季要補充適量的精料及能量飼料,提高育肥牛的抗寒力。禁止飼餵冰凍的飼料和飲水。炎熱的季節要給飲涼水,一般在喂料後1小時給飲水。堅持每日刷拭牛體1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保持牛體及圈舍的衛生。飼養的用具也要經常洗刷消毒,經常觀察牛的採食、飲水和反芻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搞好疫病的防治。

(5)育肥牛適時出欄。當育肥牛18至22月齡,體重達400-450公斤以上,全身肌肉豐滿,皮下脂肪附著良好,而且發現牛採食量逐漸減少,經調飼後仍不能恢復,這就預示這批育肥的牛可以出欄了,要儘快適時安排出欄,提高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