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在中國人潛意識裡面,爲什麼房屋一定會講究坐北朝南?

在風水學中,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坐北朝南意識了。這種意識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考古學家們在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前的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中發現:這座古城是一座規則的正方形城址,其城牆左右對稱,並出現城門、護城河、排水設施等先進的理念,最重要的是整座城址是按照“坐北朝南”的理論而修建的。

從古到今,在中國人潛意識裡面,為什麼房屋一定會講究坐北朝南?

商朝時,人們在選擇住宅時,就出現了相地和測量方位等諸多的先行步驟。周朝承襲商朝,更加重視風水,《詩經·大雅·公劉》就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

一直到漢代,《漢書·晁錯傳》中說古人在選擇城址時,應當:“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坐北朝南"意識源自《周易·說卦》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也就是說古代聖人帝王坐北朝南而聽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陽光而治理天下。

“南面"在這裡體現了權力和尊嚴,後世的人們把帝王統圌治國家的方略稱作“南面之術",這也是風水學中理派風水理論的主要內容。此外,中國古代的天文星圖都是以“面南而立、仰觀天象"繪製的,而地圖則是以“面南而立、俯視地理"的方法繪製。所以,我國古代的方位觀念十分獨特,即前南後北,左東右西,這和我們今天看地圖所說的“上北下南"恰好相反。

從現代科學理念來看,古人的“坐北朝南"意識是由當時特定的地理環境所決定的。在古代,人們的生活、生產是以直接獲得陽光為前提的,這就決定了人們採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由於中國位於北半球,絕大部分地區處在北溫帶,太陽多是自東方偏南升起,又從西方落下。冬天,太陽的高度角較小,住宅的門和窗如果朝南,可以使更多的太陽光線斜射圌進人室內,從而提高室內的溫度。專家曾經做過測試,冬季時坐北朝南的屋子比坐南朝北的屋子溫度要高一至二攝氏度。而到了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陽光從門和窗射圌入的光線相對就少,從而可以保持室內有一定的涼意。

再者,我國大多地區位於東亞季風區,住宅朝南的話不僅在夏季可避開一天中最熱時的陽光直射,還可以有效的避開冬季的西北寒風,起到防寒和保暖的作用。

古代人們進行住宅和墓地的選址時,定方位是十分重要的。在方位的選擇上,堪與學有著一整套獨特的方法理論體圌系。堪學中常用青龍、白圌虎、朱雀、玄武來表示地理的四個方位。《陽宅十書》說: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圌虎;前有汙池,謂之未雀;後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地。

由些可知,陽宅中關於青龍、白圌虎、朱雀,玄武依然是風水學中“四神圌獸"。《葬書》中有:“以左為青龍,右為白圌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其意就是墓葬的左側為青龍,右側為白圌虎,前面為朱雀,後面為玄武,即“四神圌獸"。但至於風水中何時開始使用這四種動物作為方位神,至今並無定論。

從古到今,在中國人潛意識裡面,為什麼房屋一定會講究坐北朝南?

不過,在現代圌考古發掘中,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了一座距今六千多年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中,有一幅用蚌殼砌塑而成的“青龍”、“白圌虎"圖形,分別位於墓主人的兩側。據專家推測,墓葬中“青龍"、“白圌虎"圖形很有可能具有指示方位的作用,因此,古代風水學中關於“青龍蜿蜒,白圌虎蹲踞”的觀念很可能源於此時。

其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已在有了比較明確的方位神的觀念。《禮記》中載:“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圌虎。”此四個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了四個天神的名字,構成了東、西、南、北四個天象。因此,《淮南子,天文訓》載:“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青龍、白圌虎、朱雀、玄武作為四方之神,後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國文化中影響廣泛。

青龍、白圌虎、朱雀、玄武作為四方的神靈,各司其職,守護著城市、鄉村和民宅,被稱之為“四神曾",古人用山脈來表現它們。《葬書》載:“玄武垂頭,朱雀翔思,青飛蜿蜒,白圌虎馴俯。”就是說地形後方的玄武要有高山作為障靠山;前方的朱雀要有低伏的山脈作為明堂;地形左邊的青龍要有稍高的山崗,但山崗的高度不能超過玄武方向山脈的高度,其間如果有流水蜿蜒的經過更為理想;地形右邊自虎的地勢要低平,如有山脈,高度須低於左邊青龍方向的山脈。這樣的地方就是風水方位論的理想模式,這樣的自然環境就是“風水寶地"。

這樣的地理格局,用今天的觀念來解釋就是:這是一種主觀的滿足感和尋求平安、尋找庇護的心態。但在古代,我們只能從小農經濟來解釋這種地形,它不僅隅足了自給自是的手工生產模式對農田、水利及其它方面的本需求,而且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表達。《宅經》載:今採諸秘驗,分為二十四路,八卦九宮,配女男之位,宅陰陽之界,考尋休咎,並無出前二宅,此寶養生靈之聖法也。

這段文字記述的是在堪輿學中,古人運用二十四路、八卦九宮等方法來尋找理想的居住方位。二十四路也就是指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在這裡,不用戊、己)及八卦中的乾、艮、坤、巽四卦來表示。如子指北、午指南、卯指東、酉指西、乾指西北、艮指東北、坤指西南、巽指東南。

從古到今,在中國人潛意識裡面,為什麼房屋一定會講究坐北朝南?

用今天的數學方法來說,在一週三百六十度的圓羅盤上,二十四路每一方位相隔十五度。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參見八卦圖)。九宮,即在八卦中八宮再加上中宮,合稱九宮,代表九個方位。其中震、坎、艮屬陽位,巽、離、兌屬陰位。在風水學中,運用八卦九宮、二十四路的方法來確定住宅的方位時,還要特別注意陰陽調和,因為古人認為“單陰"和“單陽"都不是太好的方位。

通過前面的認識,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風水寶地"的構成,不僅要求“四象畢備",並且還要考慮來龍、砂環、明堂、水抱、定向等因素。

《陽宅十書》中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圌禍福,最為切要。”“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後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這就是大環境中來說的理想風水寶地: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南方要有遠近呼應的小丘,左右兩側護山環抱,重重守護,中嚮明堂地勢寬敞,且有水環抱。

綜上所述,古代的“坐北朝南"意識就是人們在進行圌房屋住宅的建設時,充分考慮了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和風水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