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樞紐城市「爭奪戰」,從國際航線打響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中國全新的開放格局讓內陸城市從“拼船出海”變為“駕船出海”,手握開放主動權。但要追趕與沿海發達城市的差距,仍需加大對基建的關注。

從航線切入,是機遇,也是必然。一線城市上空的飛機頻遭“堵車”,運力已趨於飽和的首都機場正在向外疏解航線。而略顯稀疏的中西部空域,正在迎來搭建更多空中橋樑的機遇——對於很多中西部大城市而言,這也是與加速融入世界的關鍵一步。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圖片出處:攝圖網

根據飛常準-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在今年5月各城市新開的國際(地區)航線當中,除深圳以17條居首位之外,位於其後的西安(11條)、成都與武漢(8條)均是中西部城市;而在增加的航班數目上看,鄭州新鄭、西安咸陽兩機場的增速甚至突破50%。

昨日(6月19日),一直以“航空第四城”示人的成都再次加碼。在當天對外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中,成都提出將全面建成國際門戶樞紐,實施國際客貨運航線拓展計劃,到2022年,國際(地區)客貨航線總數突破120條。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1

從客運到貨運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圖片出處:攝圖網

日前,成都直飛倫敦航線最終定檔於7月3日開通。在這條備受關注的航線啟動儀式當天,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訪問成都——這是她上任以來僅有的兩次對成都的訪問之一,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但這並非今年中國開通的首條直飛倫敦的航線。早前,西安、重慶、武漢的開航讓倫敦成為今年中國城市開航熱門目的地。

二線城市對國際航線的爭奪愈演愈烈已是不爭的事實。有媒體統計,2016年,中國有15個二線城市開闢了直飛的遠程洲際航線。而在過去5年新開闢的90條新航線中,其中41條都是連接中國二線城市。今年,仍有新的國際航線在開通,以標誌性的美國航線為例,成都、西安與鄭州到洛杉磯的直飛航線被提上日程。

但在城市“爭奪競速”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變化正在到來,先說兩個背景分析。

首先,從航班的經營角度來看,內陸城市以強補貼維繫的國際航線正走向運營瓶頸,同質性航線的增加不斷稀釋每個航班的上座率和盈利能力,舉個例子,如果相鄰的好幾個中國城市均開通直飛美國的航線,航班的“錢”景就會變得不可持續,這就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

其次,在城市戰略發展角度來看,在中國廣闊的內陸地區,仍未出現匹敵北上廣這種具有超強輻射能力的航空樞紐,而國際航線在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等方面的強勁作用對內陸城市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

從上面兩個角度看出,在國際航線方面,內陸城市需要更多開創性做法。

一個做法是,在中國出境遊人數增加潛力仍在不斷釋放的背景下,非熱點、少通航的區域或能成為城市新航線的重點。比如:成都於去年開通了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直飛航線,成為其唯一的非洲航線。而去年機場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六,以20%的增速在區域樞紐中排名第一的昆明,對東南亞市場的“全覆蓋”是其“殺手鐧”——截至2017年,其58條國際(地區)航線中有53條是亞洲航線,幾乎涵蓋了東南亞與南亞的主要航點。

另一個做法是,內陸城市特別是中西部城市,擁有物流領域的傳統優勢,可將目光投向尚未有效開發的貨運航線領域。前有西安、武漢與鄭州三城先後提出打造“中國版孟菲斯”,而在成都此次出臺的《意見》當中,明確提出將實施航空貨運重點發展計劃,並在年內開通兩條全貨運國際航線。在其2022年的航空戰略通道計劃中,亦包含了14條貨運航線。

+2

從航線到樞紐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圖片出處:攝圖網

民航專家綦琦曾指出,國際航線的開闢能夠為一座城市帶來的經濟附加值十分可觀,但並非所有城市都能同等獲益。參照2016年數據,中國僅跨境旅遊市場存在逆差就超過2000億美元。一條國際航線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將取決於城市的承接能力、產業結構、資源匹配度和協同度等因素。

對於內陸城市而言,要具備來自航線另一端的資源吸引力,就要在對外開放上做“大文章”。在中國新一輪開放格局下,諸多內陸城市紛紛將目光鎖定在“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包括成都、西安在內的多個內陸城市均在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同時伴隨這大量商貿活動的開展。

例如,創辦於1996年的“渝洽會”於日前正式更名為“西洽會”,有分析認為,這有助於突出重慶“引領西部內陸開放”的期望。而此前,同樣有超過20年曆史的西安“西洽會”則更名為“絲博會”。而成都除了在昨日出臺《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 “一帶一路” 建設的意見》外,《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也於昨日同步出臺,有媒體報道稱,上述“兩大文件”是成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出臺的綱領性、全局性、宏觀性文件,彰顯了成都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經濟高地,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心。

可以看出,航線“爭奪”的背後,實際上是“樞紐”的爭奪。

越來越多的內陸城市不再以“單打獨鬥”的模式打造航空樞紐,提高中轉率的思路被納入其開放政策當中。例如,昆明將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歐澳、美非的國際航空樞紐,而成都更將自身置於整個亞太人口稠密地區的地理中心,在其計劃中,大力發展國際同城中轉聯運航線勢在必行。

而當越來越多內陸城市出牌,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湧入,下一步則是,如何實現這些資源的就地轉化,讓開放的紅利落地?

以推動臨空產業發展為目的的臨空經濟區正將成為城市開放競速的新陣地。迄今為止,已有12個城市獲批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在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看來,臨空經濟將成為中西部內陸城市跨越式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動力模式。通過依託機場打造的產業集群,能夠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促使信息、技術、資本、項目等要素加快流動,帶動相關產業鏈條快速發展,推動內陸城市轉身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观察|枢纽城市“争夺战”,从国际航线打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