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祭之以禮”,為逝去的祖先、親人,送上自己的思念。


祭祖既是一種生命的交流儀式,也是一種時間的穿越儀式。在祭祖儀式中,我們緬懷先人,追憶那些親人在世時候的時光。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穿越時間

我們平常總說穿越空間,似乎時間是不可穿越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時間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太可能穿越時間。

但實際上,時間是可以穿越的,最常見的穿越方式是回憶、考古。甚至可以說,穿越時間是人們的一種存在方式,因為人一定是有回憶的存在者,在回憶中,完成對自我的理解與自我認同。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祭祖——穿越時間

祭祖,其實就是這樣一種自我認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也好,生物存在也好,是什麼讓人類彼此之間成為同類,而跟植物、動物有所區別呢?

作為一個“中國人”,是什麼讓“中國人”與“美國人”“德國人”區別開來呢?

如果說是外觀上的,那麼同為黃種人,又是什麼讓“中國人”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區分開呢?例如新加坡?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華夏文明的圖騰——龍

這種區分就來源於在追憶歷史源頭中對自我的理解與認同。

一個“中國人”認清自己是“中國人”,並不是依靠國籍或者法律規定,而是自己種族與文化歸屬,正是種族與文化確認了一個人的身份。而種族和文化歸屬,要通過追憶歷史與源頭才能完成。

我是誰?

什麼是種族和文化歸屬呢?

其實就是回答“我是誰”的問題,“我”的獨特性在哪裡,什麼東西讓“我”成為“我”,而不是別的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我是誰?

有個笑話說,每個保安對進來的人都在問著哲學問題:“你是誰?”“從哪來?”“到哪裡去?”

“我是誰”是哲學問題,儘管人們對哲學的回答不滿意,但很少會否認這個問題的哲學屬性。

個人— 回憶

從個人的角度,對“我是誰”的回答,就依靠“我”的來源與經歷。

如果“我”不能認識到我獨特的來源和經歷,我是怎麼把“我”跟別人區分開呢?我又怎麼確定我跟其他人,其他事物的關係呢?我又怎麼界定我在這個世界的身份呢?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自我同一性——回憶

我們經常與發小回憶過去,酒過三巡迴憶年少無知與青春懵懂,這些獨特的回憶是個人的獨特經歷的見證。

一個沒有回憶的人,對於親朋來說只是陌生人,你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經歷,他也沒有任何能夠讓他成為他自己的證明,因為他沒有能力讓自己的經歷貫穿成同一個人。

試想如果你失憶了,另一個人有著跟你不同的外貌,但卻擁有著你的記憶,那麼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呢?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個人經歷的抹去——失憶

穿越小說中主角穿越到一個古人身上,即使有著跟那個人相同的外貌,但很少有讀者會認為主角就是那個人,默認那個被穿越的人已經死了,只剩下給主角附身的身體。依據的就是主角並沒有身體主人的經歷與記憶,而僅有身體,是不足以被認為是這個人的。

這也是很多電視劇樂於玩失憶梗的原因,可以以失憶的名義讓主角再經歷一次新的感情過程,然後再找回記憶,以前的感情也不作廢,製造戲劇衝突。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電視劇小說熱衷的失憶梗

例如我們每天很多人會在同一個早餐攤買早餐,甚至有些人買的早餐都是一樣的,但買早餐之前的經歷,和買了早餐之後的經歷,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一個記憶正常的人,會確認這些經歷是屬於他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但對於一個失憶的人,或者不能連貫串起經歷的人來說,買早餐是一個獨立事件,他只有沒有任何聯繫的點,像斷線的珠子,像滴落的雨滴,沒有獨特性,只能隨波逐流。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水滴只能隨波逐流

一個愛情電影《初戀五十次》,就是講男主愛上了一個患有失憶症的女孩,一覺醒來女孩就會忘記昨天的事情。因此第二天的她不記得男友,不記得前一天發生的事。

這個女孩就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回憶,她不能把一個個事件串聯起來,她不能把昨天的事情,跟男人的關係,與自己聯繫起來。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初戀五十次

電影最終的解決方式是男女主還是幸福的在一起了,女主每天醒來,都會看見錄製好的錄影帶,她要先看一遍,知道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和男人、孩子的關係,然後再出門,見她的家人。

電影用錄影帶的方式,代替回憶,給了沒有記憶的女主外在的記憶,幫助她找到了自身的同一性,即她是她的存在依據。

民族— 祭祖、考古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追本溯源,也是這個民族在世界上確立自身同一性的方式,偉大的深刻的文明,都是對本源問題有著思考的文明。我們經常說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這方面的思考。

本號討論過古希臘人對世界的起源的理解( ),對本源問題的追問,其實是對人在世界中的位置的思考,是人與變幻不定的世界,與紛繁複雜的它物的關係的思考。( )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這是古希臘對自身的定位與認知。那麼中國人對自身身份的定位與認知,就是“炎黃子孫”,是對這一本源的肯定與認同,對華夏曆史的肯定與認同。

而作為個人,或者一個家族,通過祭祖的方式,標明這個家族在這個民族中的獨特性。我們常說的“光宗耀祖”,就是將個人的榮譽與家族聯繫在一起的同一性。

這種同一性就像對個人而言保持連貫性的回憶一樣,是對於一個民族、家族而言,對自身歷史的認同,通過一種形式,讓這段歷史與自己發生關聯。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通過祭祖,找到自身的同一性與獨特性,也從中獲得自信與力量。

很多在海外的華人,提到“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樣的字眼,聽到《男兒當自強》(古曲《將軍令》)《龍的傳人》會有強烈的自豪感,就在於這些元素提醒我們,作為個體的“我”,與歷史中我們的祖先的聯繫。

我們與那歷史長河中的先人(本源),保持著活生生的聯繫。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炎黃子孫

這個先人(本源),是猶太人的上帝,是古希臘的Logos(羅格斯),也是中國人的道。

有了這些聯繫,能夠讓我們生活的心安理得,充滿了自豪與力量。

我們為什麼要祭祖?——哲學意義的探討

先人已逝,但他們生活過的世界,他們的生活理念,他們的生活故事,他們的精神,都存在著。

這些理念、故事、精神,保存在先人遺留下來的遺物上,寄託在家裡供奉的牌匾上,凝聚在墓地的墓碑上。

祭祖,其實是進入先人的生活世界,領會“那個世界”的某種信息,與先人取得聯繫,給自己的生活以慰藉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