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縣:交通讓百姓增收致富

黑水縣:交通讓百姓增收致富

交通提檔,農村公路使黑水縣老百姓脫貧致富

黑水縣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山高、溝深、河流多,這也使黑水縣的交通工程建設難度極大,扶貧攻堅一度困難重重。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定點幫扶下,黑水縣交通運輸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交通助力脫貧攻堅

如今的黑水縣公路總里程突破1500公里,其中農村公路總里程約1120公里,全縣鄉鎮通班車率達83%。路網的逐漸通達,成為黑水縣脫貧攻堅的極大助力,這得益於交通運輸部定點扶貧。

以黑水縣洛多鄉力威村為例,該村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平均海拔2700多米。龍洛鄉道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說起這條路,黑水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宋曉峰感觸良多。

“過去這是條土路,通行不便,村民幹啥事都耽誤。”宋曉峰介紹說,“5·12”汶川特大地震後,交通運輸部門對龍洛鄉道進行改建,按照單車道四級公路的標準建設。2016年,黑水縣交通運輸局通過交通定點扶貧政策,對龍洛鄉道再次提升改造。此次改造中,交通運輸部定點扶貧資金撥款1539萬元。

三分建,七分養。交通運輸部連續多年每年撥款3萬多元用於龍洛鄉道的養護管理。交通運輸部駐黑水縣扶貧幹部,黑水縣委常委、副縣長周春發介紹說,這條路養護聘請的是當地貧困老百姓,每人每月支付2000元工資,不僅滿足了養護管理工作需要,還有助於部分貧困群眾增收。

除此之外,龍洛鄉道的建成還惠及兩個鄉11個村的百姓,帶動了沿線產業發展。目前,公路沿線已經建成1個果蔬基地、2個核桃基地、3箇中藥材基地、4個農村合作社,拓寬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路子。

交通提檔 讓農副產品增值

5年前,齊興祿在黑水縣蘆花鎮日多村流轉了85畝土地,種植青紅脆李。讓這位黑水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高級工程師回鄉“務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黑水縣有著獨特的地理和自然環境優勢,非常適合發展高原特色有機農副產品。2015年,該縣對農村公路進行提檔升級,沿線加裝安全護欄,整治急彎陡坡路段。路好走了,優質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更暢,也為當地帶來了現代農業種植技術。

過去,黑水縣的老百姓不會種植高附加值的農作物。得益於交通運輸的發展,老百姓的觀念逐漸產生了變化。除了果樹,不少村莊還規模種植有機蔬菜和中草藥。據瞭解,日多村的老百姓以前種植青稞、土豆,一畝地年收入1000元左右,但是種植青紅脆李之後,一畝地每年預計可收入1萬元左右。不僅如此,黑水縣還與多家物流企業合作,積極通過“政府引導+市場注入”的模式,完善物流體系,提高農副產品外運能力。

近年來,黑水縣藉助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大力發展全域全時旅遊,帶來了人氣財氣,老百姓的收入有了極大提升。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黑水順利實現了1813戶6435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去年年底,該縣剩餘貧困村31個、貧困戶1096戶354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