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要建一個公衆號

我為什麼要建一個公眾號

在自媒體時代,微信公眾號以及類似於微信公眾號的頭條號、微博、大魚號已經普及到氾濫的程度了。各個領域的專家、明星、學者以及稍微有點影響力的人都開始為自己發聲了,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像我這樣的小人物有建立這種公眾號的必要嗎?當我看見微信公眾號的口號時——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我也還是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傳播者,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價值,又能夠給予人以幫助。而我似乎沒有任何可以幫助到其他人的——在很多方面已經有很多人做的更加出色了。

之前,當我知曉頭條號可以通過寫文章等形式掙錢的時候,我就有開通頭條號的想法,只是。我開始出於這種目的的時候,我突然就迷茫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在自己頭條號裡說些什麼,寫些什麼,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技能,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力——我似乎沒有一切,甚至經驗也談不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根本掙不到錢,只是徒增煩惱,於是乎我開始的熱情,繼續的動力都沒了。

那我為什麼還有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呢?每當我進入公眾號,每當我瀏覽各種新聞的時候,我有一種深深的感觸:一是各種標題黨,文章內容傳播焦慮感。在這個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裡,只要能抓住用戶,就是勝利。此外那些客觀的新聞報道都沒有關注人本身。我突然意識到我創建公眾號的價值在哪裡了。

在互聯網上存在一波人是靠東拼西湊,整噱頭,製造焦慮為生,這是不可取的。他們沒有自己的特點,只有自己的“特色”。自媒體人要有自己的站位,用時髦的術語表述就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攝影的開攝影專欄,足球的開足球專欄,影視的開影評專欄,不一而足,這些都是有助於人們的職業、生活與興趣的,這是可以接受的和倡導的。但是這需要很高的門檻,是我輩所不能的。但是我也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一種低劣的形式。那種被我成為低劣的文章及公眾號,它們存在的問題是:不真誠。也許製造者是任務量太大,也許是因為他們的水平低,也許……,不管怎樣它們之中我們讀出來的是個焦慮不安的靈魂。當我開始反思時,我就會問自己我為什麼不喜歡這樣的文章?我得出的結論是,它缺乏了對於人的尊重。於是我開始反其道而行之:我要尊重每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值得被尊重的,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應該得到關注,每一個人的矛盾都應該被調解,每一份愛都應該被傳遞,每一份真情都應該被珍惜。

可是,這種想法在很多人,甚至是我看來都一種異想天開,都是一種烏托邦的憧憬。在現實的層面上,這種理想是沒有生長的土壤的。那麼這種想法有什麼意義?因此在我以這種思路開始創建我自己的公眾號的時候,我就開始放棄了兩個很“現實”的觀點(或者說是所有自媒體引以為豪的點):第一,掙錢;第二,吸引大量的粉絲。我要把自己的公眾號做成記錄自己最真實的心路歷程的一個倉庫。

創建公眾號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自己,其次是為了他人(如果能夠感染,影響他人就更好了)。我要做的就是關注最真實的自己,自己感受體悟,自己的見聞,自己的一切。當我真正地開始關注自己的時候,我才能懂得自己,我才能更好的愛著我生活的周遭。現在我明白只有做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事,這才是好的開始,這才會堅持下去。

“愛自己,才會愛他人;關注自己,才會關注他人”,我想做一些真誠的事,因為我感覺現在的快節奏裡面少了真誠——那種現在只存在於詩中的真誠。這種真誠來自於對自己感情的接納,對於自己成長的總結,對於自己見聞的表達。而現在這正是我們所沒有的,而也是我所想為之的。於是乎我開始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即使我對於公眾號的知識一點也不懂,但是我還是要做,而且一直下去,說自己最想說、最真誠的話。愛那些可愛的人,傾聽他們真情的流露,然後一起成長,一起走向寧靜而美好的世界。

在我思考這一事情的過程中,我有一點小收穫:當我開始審視自己,我就開始明白自己自己的偏好,想要什麼,自己堅定什麼,自己的優缺點,自己的人生到底該怎麼度過。突然明白自己之前的人生是多麼的混亂與荒誕。即使我不是每天表達自己,每天反思自己,我也會時常的這麼做。

這是一個有意義而高尚的事業,希望能夠和真誠的人做真誠的事。

我為什麼要建一個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