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理解暗藏的「小玄機」

詞句理解暗藏的“小玄機”

詞句理解題也是言語理解裡的一種題型,但是很多考生都覺得這種題型是片段閱讀的一種選考題型,不予重視。但是不知道考生是否注意到,在2017年的招警考試中,詞句理解也有所涉及,出錯率也較高。如何去理解這些詞句呢,其實文段裡暗含著很多“小玄機”可以幫到你。

玄機一——標點符號。在詞句理解題中,當你定位詞句後,這個詞句後面有“冒號”“破折號”“括號”。如果看到這些標點符號,那麼這些標點之後的那句話就是我們的答案。

例:解決城市交通可以嘗試一種新機制:公交因為承擔著為低收入者、環保人士等提供社會公益性服務的職能,由政府購買公交服務,低價提供給公眾;個體自行車出行或納入到政府購買體系,或推行自行車優先措施;出租車因為價格的高低並不會影響需求者對出租車這種出行方式的選擇,所以自然由開放的競爭市場來提供相應服務;對小汽車的使用者可以徵收道路使用費,使交通擁堵的外部性內化。這種機制的實施,還要求有配套措施:比如完善公交優先基礎設施、鼓勵拼車行為、恢復或建設自行車道、制定針對綠色出行的政策法規,引導和鼓勵綠色出行方式等。

對文中的“新機制”最恰當的概括是( )

A.“主體—配套”機制

B.“多元—環保”機制

C.“保障—市場”機制

D.“公平—高效”機制

答案為C選項。根據提問方式,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的是“新機制”,定位文段後,在新機制後面有一個“冒號”,由此可知要根據冒號之後的這句話來理解。這句話保護並列的四個小分句。前兩個分句主要講的是政府層面的保障作用;後兩層講的市場層面的市場調節作用。因此,選擇C選項。

玄機二——關聯詞。關聯詞如果出現在詞句的前後,我們可以根據關聯詞的邏輯關係去突破本題。

例中國老百姓無論怎樣窮,怎樣苦,也往往要從牙縫裡擠出錢來,供孩子上學唸書。他們很清楚只有這樣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才可能擁有未來。運用到國家政策層面,毫無疑問,教育只應該是公益事業,是燒錢的事業。

這句話中“燒錢的事業”可以理解為( )

A.教育是一項非常費錢的事業

B.對教育應該投資而不應從中謀利

C.對教育的投資可能無法收回成本

D.國家應該增加教育投資力度

答案選擇B選項。根據“是……是……”可知,這是一個並列的關係,那“燒錢的事業”和“公益的事業”是可以相互理解的,根據“公益的事業”我們可以對應B選項。

玄機三——詞句前有代詞。如果讓我們理解的詞的前面有“這,這些,那,那些”等等,我們解題要領:直接分析代詞之前的內容。

當你發現詞句理解的這些“小玄機”,選擇答案會“so easy”!

詞句理解暗藏的“小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