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2003年工作計劃――培訓與內刊

一、 工作排期表

乾貨:2003年工作計劃――培訓與內刊

乾貨:2003年工作計劃――培訓與內刊

二、培訓系統構建

Ø 推行內部講師培訓方案(結合TTT 培訓和經驗交流會 )。

Ø 開發培訓路徑圖(結合培訓認證制度/管理階梯培訓系統)。

Ø 建立虛擬的learning center (VCD包括雙向銷售、營銷管理新概念、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主管、商務禮儀、時間管理、積極心態、人際關係、溝通技巧、有效會議、演講技巧等) ,鼓勵員工借閱。將培訓化被動為主動,提高員工培訓的積極性。

Ø 每月開展一次“經驗交流會”(腦力激盪法)或“知識論壇”,進行經驗交流,分享工作中或培訓中獲取的經驗。

Ø 建立“員工培訓記錄卡”,完善員工培訓歷史記載,以便作為相關評估或晉升依據參考。

Ø 增加“入職培訓”的評估流程(監督新入職員工崗位培訓,並應對公共知識及該崗位知識進行考核,作為轉正評估參考之一)。

Ø 加強訓後的跟蹤力度。培訓者應督促學員努力地在工作中應用在課程上所學的東西,可在訓後一個月內的“知識論壇”上,讓每人講自己比較好的實際做法。通過交流,把那些實踐較好的員工,當做榜樣,鼓勵大家學習。作為一個高潛質的員工,可選送他去參加內部講師資格認證,為公司準備師資資源。

Ø 自主開發一些基礎性內訓課程,如“商務禮儀”、“時間管理”等,降低一定培訓費用。

附批閱意見及建議

一、工作排期表

工作計劃緣於培訓需求,如果前一步工作細緻到位,則工作計劃不宜再做大幅調整,只需在計劃執行時保證規範即可。

1.合作伙伴

外訓中的主要內容涉及固定的一家培訓諮詢機構(華點通集團)。在培訓中建立合作伙伴固然好,可保證培訓課程成體系,但培訓內容不能依賴於培訓機構提供。培訓計劃務必要依據培訓需求,一方面保證學以致用,一方面保證學員有參加培訓的興趣和願望。

2.培訓對象

培訓計劃涉及培訓培訓日期、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未註明培訓對象。

3.內容集中

培訓內容在一段時間內過於集中,不知受訓學員或部門有無壓力。如三月份四項培訓內容均涉及市場營銷;《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主管》共計10張光盤,涉及角色認識、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在職輔導、職務說明書、授權、解決問題、績效評估、激勵、溝通等內容,全部安排在11月份,如果按正式的培訓流程走下來,顯得過於緊湊。

4.經驗交流會

不如經驗交流會如何產生,最好能與培訓相結合,“趁熱打鐵”。

5.培訓效果

培訓對受訓學員要促成行為改變,對部門而言要起到完善規範、健全體系的效果。所以培訓之後馬上要集中交流探討,如此將培訓當成一個個的項目來做並有強烈的項目推進意識。當然,一段時期(比如半年)以後的跟蹤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是我們一再提到的培訓效果評估(三級)。

6.內刊每期突出主題,內容相對集中,稿件徵集需做充分準備。

二、培訓系統構建

1.培訓路徑圖

沒接觸過,不太懂。有機會還請賜教!

2.虛擬的learning center

類似於現在流行的e-learning,優點是靈活方便,缺點是鬆散、無組織。培訓後如果學員不做交流亦不做評估,則效果會打折扣。建議人力資源部組織,培訓後對於未參訓學員鼓勵借閱。

3.入職培訓

增加評估流程需要職能部門的配合,且評估考核已涉及試用期員工績效管理範疇,應納入績效管理體系(目標、跟蹤、輔導、改進、面談、評估等)。

4.自主開發

自主開發不易倉促,最好有較長期的積累,素材豐富之後形成PPT。

乾貨:2003年工作計劃――培訓與內刊

(本文作者鄧玉金,資深HRD,知名培訓師,《招聘的8節實戰課》著作者,公眾號:鄧玉金人力資源實戰,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