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金陽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公佈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和第八批示範村鎮名單的通知》,濱州市陽信縣金陽街道辦事處榜上有名。

地處魯北的陽信縣金陽街道辦事處是著名的中國鴨梨之鄉,全國優質鴨梨基地重點產地。陽信縣鴨梨種植面積20萬畝,總產量2億公斤,色澤金黃的陽信鴨梨因其果梗部壯似鴨頭而得名。它個大、皮薄、核小、無渣,營養豐富,脆嫩多汁,酸甜適度,品質上乘,富含人體所必需的15中氨基酸、維生素及“SOD”,具有止咳化痰,清肺潤喉之功效。

陽信鴨梨種植歷史悠久,距今約有1300多年的歷史。陽信鴨梨景區位於溫陽路以北,魯北大街以西,由金陽街道辦事處梨園郭村周邊的10萬畝梨園組成。景區現建有“觀花臺”、“仙女授梨”、“中國鴨梨之鄉紀念碑”、“農民狀元朱萬祥塑像”、陽信縣民俗博物館、梨祖杜母·甘泉駐蹕、老君池等景點。2007年以來,景區所在鄉鎮及景區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旅遊名鎮”、“山東省旅遊強鄉鎮”、“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山東省自駕遊示範點”、“山東省旅遊小鎮”、“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山東省鄉村旅遊示範點”、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級AAA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金陽充分發揮鴨梨資源優勢,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鴨梨深加工產業,推動鴨梨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打造區域特色農業品牌,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城鄉融合發展。該辦把果品龍頭企業作為連接市場與果農的橋樑,扶持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之路,把村、戶分散經營的果園組織起來,建成基地園,嚴格按標準化生產規程,對果樹生產實行統一管理。目前已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207個,吸收社員6655個,佔全辦總戶數的65%。在合作社的帶動下,陽信鴨梨產業發展將逐步走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走上了“果農+基地+營銷+深加工”一體化、產業化發展路子。

在推行標準化果園建設中,金陽高度重視果園科技的發展應用,實施“由鴨梨大鎮向名梨強鎮轉變”策略,引進了鴨梨有機栽培技術、富硒鴨梨生產技術等一系列現代生產技術。按照“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均衡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思路,引進名特優新品種,科學培育和引進嫁接,現已開發出綠寶石梨、紅巴梨、豐水梨、新二十一世紀梨、早酥梨、金花梨、琥珀梨、瑪瑙梨、黃金梨、水晶梨、圓黃梨等20多個系列、56個品種,是我國鴨梨生產品質最好、品種最全的生產基地。

該縣農業局、縣鴨梨研究所還與山東農業大學進行合作,在金陽啟動了創建鴨梨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活動,聘請農林、果樹、質監專家,對鴨梨生長的土壤、氣候、水等環境進行分析研究,廣施有機肥,梨園覆草,增加土壤的有機含量,推廣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技術和病蟲害防治辦法,使得鴨梨的農藥殘留度大大低於國家規定的0.2MG/KG標準,有效提高了鴨梨的品質,優質果率由原來的75%提高到92%。在近年國家和省歷次水果展評中,陽信鴨梨獨樹一幟,頻頻獲獎,有“鴨梨皇后”、“梨王”之美譽。

為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金陽積極擴大儲運,搞活流通,在發揮並擴大現有恆溫庫的儲藏保鮮能力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分級、包裝流水線,實現產後處理現代化,新建果品冷藏庫56座,年儲存量達7000萬公斤,為鴨梨反季節銷售提供了平臺。同時強化縣內鴨梨批發市場建設,培育壯大流通隊伍,擴大國內外市場,以儲藏保鮮穩定鴨梨生產,以搞活流通搶佔市場份額,以精品包裝提高果品身價,拉長上市檔期,拉開銷售空間,努力實現內銷三分之一、外銷三分之一、深加工三分之一的奮鬥目標。

金陽重視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狠抓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果農的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全辦擁有1名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鄉村之星”和4名市委、市政府命名的“鄉村之星”,高級農藝師、園林師5名、中級18名,梨園郭村農民科技狀元朱萬祥以頑強的毅力潛心研究鴨梨栽培技術,歷經55個春秋,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歷史定論,解決了梨樹“大小年”問題,推出了“鴨梨3年結果,5年生產,8年畝產超萬斤”的新技術,使陽信鴨梨達到了高產穩產,實現了質的飛躍。

梨園文化是金陽的特色名片,藉助建設生態濱州的良好機遇和南接孫子園、北依碣石山、東靠航空城的地理優勢,依託每年一屆的梨花會,金陽致力打造梨園風景區,發展梨園特色生態旅遊業,形成了“春天賞花、夏天觀葉、秋天品梨、冬天望枝”的生態旅遊新熱線。

(通訊員 翟成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