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和李商隱的一次詩文過招,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曹雪芹勝

林黛玉的詩才是《紅樓夢》之冠,極少會有其他人會在詩情上超越林黛玉。尤其黛玉的詩更是透露出她人生的際遇以及心路歷程。但林黛玉的詩,其實和李商隱的詩有些類似的效果,但原文中林黛玉偏偏說自己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這其實是曹雪芹和李商隱的一次巧妙過招,很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不過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還是給林黛玉造成了一點困擾。當然我認為曹雪芹大戰李商隱應該是曹雪芹勝了。

曹雪芹和李商隱的一次詩文過招,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曹雪芹勝

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要把殘荷拔去。”寶玉立刻說是好詩,這些殘荷也因之留下了。

林黛玉這句詩引用的詩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原詩詩這樣的: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曹雪芹和李商隱的一次詩文過招,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曹雪芹勝

看過原詩我們會發現林黛玉口中的詩與李商隱的原文並不同。林黛玉給李商隱的原詩改了一個字。將原文: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枯”字改成“殘”字。我認為這是《紅樓夢》最秒的一筆。作者通過林黛玉之口改了詩,而且改的比原詩更有意境。“枯荷”寫實,很具象;“殘荷”寫意,很意象。這其實是二度創作。只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林黛玉是研究過李商隱的。只有深入研究才可以做出客觀以及精確的修改。雖然這個而修改是曹雪芹的得意之作。但他將這個功勞送給了林黛玉,我認為就是寫林黛玉是開始喜歡,後期又排斥李商隱的。

林黛玉的身世造成她敏感細膩的心思,多愁善感的性格。李商隱的詩,在早期一定吸引影響林黛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些對成長期的林黛玉造成強烈的思想共鳴。所以林黛玉深入研究過李商隱的詩,並不斷推敲揣摩,甚至修改。你看她張口就是“留得殘荷聽雨聲”,而不是原文“留得枯荷聽雨聲”。作者故意這麼寫,就是告訴讀者,林黛玉這句話“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有問題。

曹雪芹和李商隱的一次詩文過招,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曹雪芹勝

那麼林黛玉為什麼說,“我最不喜李義山的詩”呢?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她長大了。長大後和兒時,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夠更理性的面對問題。林黛玉發現,李義山的詩解決不了她的問題。雖然他詩的意境,很靠近她曾經臆想的自己。但自己並沒有成長成當初自以為的樣子。

這讓林黛玉有點尷尬。她牽起所營造的自己並不是真的自己,這樣她曾經推崇的自己很容易稱為自己的一個弱點,很容易被姐妹們想起來嘲笑。所以,林黛玉說自己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很有點言不由衷,她是在和曾經的自己告別。

​撇清李商隱,就是林黛玉撇清自己給人之前的不好印象,是成長後甩標籤的一種排斥行為。並不是真不喜歡,不然也就無法精準的給李商隱的原詩“枯荷”改成“殘荷”。一字之差,意境卻已變得更好。這應該也是作者的得意之筆,為了突出效果,刻意用黛玉的口把它說出來。正是一舉兩得的妙招。實在高明。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