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召陵 新聞速覽」(2018年第133期)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習近平離京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塞內加爾共和國、盧旺達共和國、南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過境毛里求斯共和國並進行友好訪問

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乘專機離開北京,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哈利法、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薩勒、盧旺達共和國總統卡加梅、南非共和國總統拉馬福薩邀請,對上述四國進行國事訪問;應南非共和國總統拉馬福薩邀請,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結束對上述四國國事訪問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回國途中,習近平將過境毛里求斯共和國並進行友好訪問。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有: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等。

今日召陵

1

扶貧路上的感動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隨處可見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莊嚴而艱鉅的使命,衝在前、幹在前,不脫貧不離開,他們就是駐村幫扶幹部。

在召陵區,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們在實踐中因人、因戶施策,量身定製,使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緊要處,提高了扶貧實效,贏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實幹的背後,是時不我待的責任感

一家一戶地走,田間地頭問;誰家幾口人,家裡啥情況;爭取啥項目,如何富起來……憑藉腳踏實地的精神,萬金鎮郭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田林喜一步一步地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郭莊村,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沒有集體經濟,全村792戶3520口人,有耕地3798畝,是一個較大的省定貧困村。

駐村以來,田林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用心、用情、用生命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靠著實幹的心、為民的情,他不僅迅速掌握了貧困戶的信息,還研究制訂出精準扶貧措施:組織成立了村集體企業漯河市眾益食用菌有限公司,規劃建設了蘑菇生產基地;幫助村民李四傑擴大變蛋加工生產規模,幫助村裡成立兩個農業種植合作社和5個村級股份制建築隊,引進一個鞋料加工廠;實施了“光伏發電”和“小額貸款融資”增收項目。

以“精準扶貧”為指南,郭莊村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變蛋加工廠已安排貧困戶就業15人,使每戶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流轉土地500多畝,使入社農戶每畝土地淨增收益1000多元;5個村級股份制建築隊安排村民和貧困戶就業80餘人,從業人員年均收入達2.3萬餘元;鞋料加工廠安排村民就業20餘人,從業人員年均收入達2萬餘元;“光伏發電”和“小額貸款融資”增收項目可使每戶貧困戶年增收7400元……田林喜成了村民口中有口皆碑的“焦裕祿式的好書記”。艱苦的背後,是敢於擔當的使命感

脫貧攻堅“骨頭”之硬、“戰事”之艱,難以想象。只要是駐村幫扶幹部,都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李耀卿是市國稅局的一名幹部,2015年9月到召陵區老窩鎮老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面對村民的質疑,他從道路硬化、村室改(擴)建、路燈安裝、文化廣場建設、農民文化書屋等事情做起,一點點改變村莊面貌,漸漸贏得了村民信任。

“幫助老許村這個省級貧困村摘掉貧困帽,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李耀卿說。

近3年來,李耀卿幫助老許村建立了30餘座約46畝無公害蔬菜、果品種植大棚,每個大棚每年的收益都在一萬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不斷積累和村民分紅的雙贏。同時,他對村裡12戶極端貧困家庭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進行幫扶,從經濟上、物質上進行救濟性幫扶。僅2016年至2017年兩年的時間,他協調爭取扶貧項目8個,項目資金900餘萬元。

“攤上這麼好的駐村第一書記,是俺老許村的福氣。”

李耀卿實實在在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讚譽,真正實現了扶貧攻堅“扶得準、扶得起、能持續”這一目標。

從召陵區商務局一名機關幹部轉變為青年鎮磚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陶冶對脫貧攻堅有了更深的理解。

“只有真心為群眾辦實事,群眾才會信任你、支持你。”

3年來,陶冶幫助磚橋村打造光伏惠農扶貧工程,成立“千米陽光磚橋服務站”、商務服務公司和“巾幗創業服務站”,引進訂單式“泥鰍養殖”項目等,一步步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不辱使命,一心為民。不少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中體會到深深的魚水之情,體會到肩頭使命重於泰山,體會到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他們中,有的為了跑項目幾天幾夜沒在床上睡覺,有的一天吃不上一頓囫圇飯,有的忍著病痛還在扶貧點工作……艱苦的背後,是時不我待、敢於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更是對貧困群眾過上小康生活的熱切期盼。

感動的背後,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感動。感動的背後,是貧困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村裡沒一條像樣的路,出行難啊。”駐村書記一來,老許村村民有了憧憬。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駐村書記李耀卿倍感壓力。

“說得再好聽,也不如做出樣子,群眾沒有獲得感就是花架子。”於是,李耀卿勘察村裡三縱五橫8條道路,提出修路申請,呈報相關部門,爭取專項扶貧資金……徹底解決了老許村村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出行難問題,這讓村民們非常感動。

其實,在這場關乎千家萬戶、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行動中,讓人感動的又何止這一個事例?

52歲的青年鎮三朱村村民朱四清,2015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自該區開展“千名幹部下基層結對幫扶”活動以來,其幫扶責任人多次上門走訪,實地瞭解朱四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具體幫扶方案,朱四清於2016年底光榮脫貧。

召陵區青年鎮三朱村村民劉建輝,2015年被確定為貧困戶。2017年,該區開展“千名幹部下基層結對幫扶”活動,其幫扶責任人多方協調,現已通過公益性崗位在鎮民政所工作,協助民政所長處理日常的辦公自動化工作。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為早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召陵區的廣大扶貧幹部不辭辛苦,奔走在扶貧路上,奮戰在攻堅一線。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上,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由基層群眾的口碑鑄就的“獎盃”,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

(摘自漯河日報)

2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8日,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閆沛在翟莊街道窪張村安置小區組織召開窪張安置房建設集中驗收會議。區財政局、區建設局、行政新區管委會、區規劃分局、翟莊街道、翟莊街道窪張村及項目建設方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副職參加了會議。

3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9日,召陵區開展2018上半年基層黨建工作觀摩活動,區委副書記趙廣成,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閆沛帶領召陵區各鎮辦及區直單位負責人深入各鎮辦進行實地觀摩。

4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9日,召陵區召開全區紀檢監察系統以案促改警示教育黨課,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史耀星出席活動並以《做一名單位離不了的幹部》為題,給全區紀檢監察干部送上一堂精彩、深入、全面的黨課。區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各鎮(街道)紀委(紀工委)、東城管理辦公室紀工委、區紀委派駐區直各單位紀檢組、機關各部室、區委巡察辦近200餘人參加。

5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8日上午,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史耀星到召陵鎮黃莊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調研指導“陽光召陵”建設工作。

6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近日,萬金鎮與區人社局聯合舉辦了公益性崗位扶貧招聘會3期、勞動技能培訓4期,經審查、簽約、培訓、公示後,已有70名貧困戶勞動力走上了保潔、家政等工作崗位。

7

自今年免費開展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以下簡稱“兩篩”)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婦聯、區衛計委、區財政局努力作為,結合我區工作實際,採取直接送人和在醫療服務機構安排人員值班專門對接等方式,實現我區的“兩篩”工作穩步提升,在6月底的全市“兩篩”取得了全市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創文進行時

1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9日,團區委組織黨員志願者前往萬金鎮李莊村為分包的貧困戶打掃並整理房間,最後還為他們送上了電飯煲,蚊香液等夏季日常用品。

2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7月19日,翟莊街道東方社區組織工作人員走進轄區老舊小區內排查小區內電線雜亂、老化等安全隱患。

學習園地

深入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第六,各領域基本思路和宏觀部署——新時代黨治國理政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各方面的運籌實施。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經濟領域,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政治領域,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特別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代言正能量

鄉村醫生孫兆來

孫兆來,男,66歲,召陵區青年鎮和莊村衛生所所長,被評為2014年十二月份十佳市民。孫兆來從事鄉村醫生工個作47年。2014年夏天,村民王桂蓮因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花費10多萬元後仍然昏述不醒,家人決定放棄治療,並將其接回家中。孫兆來沒有放棄,他主動擔起了治療王桂蓮的責任。他每天都要到王桂蓮家中去好幾趟,為其輸液、查看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在孫兆來的治療下,王桂蓮的病已出現好轉。82歲的冀愛蓮老人有三兒一女,幾年前,老人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大兒子因病成為植物人,女兒遠在新疆。現在,冀愛蓮老人獨自一人生活。為照顧老人,孫兆來每隔幾天都會到老人家中探望,為她測血壓、檢査身體。每次給老人檢查完身體後,孫兆來還會陪她聊會兒天,拉拉家常。為村民看病,孫兆來可以推遲吃飯時間,可以一晚上出診數次,但是對自己的家人,他卻沒時間做出太多。今年11月份,孫兆來的老伴突發腦溢血,就在家人忙著送老伴去醫院救治時,孫兆來還為村民看病拿藥。由於工作突出,待患者如親人,孫兆來多次被授予“優秀鄉鄉村醫生”稱號;2014年被評為漯河市“最美鄉村醫生”。

紅色故事會

井岡山上一尖兵——宛希先(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炎炎夏日,在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下新鎮宛大村村口的小山坡上的宛希儼宛希先烈士陵園裡,松柏肅立,綠蔭滿園。烈士陵園是為宛希儼、宛希先兄弟倆而建。

宛希先,1906年生,湖北黃梅人。1924年在黃梅八角亭高等小學讀書時,在堂兄宛希儼和黃梅縣進步知識青年的影響下,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1營黨代表。起義部隊到達三灣後,宛希先響應毛澤東的號召,首先站出來表示堅決革命到底。

三灣改編後,宛希先任團政治部主任兼1營黨代表,並被增補為前委委員。從此,他跟隨毛澤東奔上井岡山,在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鬥爭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井岡山斗爭初期,宛希先曾率部兩次攻克茶陵,參與建立湘贛邊界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1928年1月,宛希先等率領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指揮下,攻克了井岡山東南最大的反動堡壘遂川城。後又前往九隴山(今九龍山)開闢革命根據地,並在九隴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農民赤衛隊。

1928年4月起,宛希先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4軍10師黨代表、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中共茶陵縣委書記,參與開闢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屢建戰功。在湘贛邊界的武裝割據中,他與毛澤東一起,反對分兵向湘南冒進的錯誤主張。在第一次反“會剿”鬥爭中,任北路行動委員會書記,率紅32團一部和地方武裝,在永新北鄉迎擊安福方向來犯之敵,勝利完成任務,為紅軍進行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保衛井岡山根據地艱苦鬥爭的後期,宛希先革命意志堅定,經受住嚴峻考驗,與毛澤東一起粉碎了革命隊伍內變節分子的叛變陰謀。1929年初紅4軍出擊贛南,他奉命留守井岡山,在國民黨軍進犯、井岡山五井等軍事要地被佔領的不利形勢下,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常委,深入邊界各地,健全和擴大黨的組織,領導群眾開展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

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縣大灣犧牲,年僅24歲。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追認宛希先為革命烈士。

文體生活

1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北京時間7月19日消息,馬刺隊官方正式宣佈,與猛龍隊完成交易。具體內容是--馬刺隊送出科懷-倫納德和丹尼-格林,從多倫多得到德馬爾-德羅贊、雅各布-珀爾特爾,以及1個受保護的2019年首輪籤。這個首輪籤為1-20順位保護,如果馬刺隊在2019年沒有得到這個籤位,將在2020年變為2個次輪籤。

2

清洗手機屏幕竅門

風油精:風油精含少量酒精,清潔效果好,且不損壞屏幕。在屏幕上滴兩滴,用軟布擦拭即可。

小蘇打水:在水中加入少許小蘇打,再用超細纖維布擦拭手機屏幕,手機就會變得光亮好看,跟新的一樣。蘇打水是弱鹼性的,可以中和手機屏幕上的油脂,且不會腐蝕屏幕。

天氣預報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聯繫電話:0395-260010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精彩召陵 新闻速览」(2018年第133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