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早在世界盃開賽前,白巖松就吐槽:“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去得最多的是中國的球迷和媒體,再就是中國的品牌。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從FIFA官網可以看到,2018世界盃贊助商共17家,排除FIFA自身的兩個品牌(“Living Football/FIFA”和“FIFA.com),剩下的贊助品牌為15個,其中中國企業有7家。

這七家分別是,萬達(國際足聯合作夥伴)

海信、蒙牛、Vivo(世界盃官方贊助)

帝牌(男裝)、LUCI(CI VR科技公司指點藝境)、雅迪(區域支持)

也就是說,這七家雖然都參與了本屆世界盃,但參與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目前FIFA對於世界盃贊助商的開發主要分為三級贊助體系

第一級別為全球合作伙伴——可享受國際足聯旗下所有賽事的全部廣告權與營銷權。2018年,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現代/起亞、卡塔爾航空、VISA、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大連萬達都屬於此類。

第二級別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享有與本屆世界盃直接相關的贊助商權益。像百威、麥當勞、海信、Vivo、蒙牛這5個品牌屬於此類。

第三級為世界盃區域支持——五大區域最多20個區域贊助商,平均每個區域最多招4個贊助商。目前歐洲區已招滿,分別為阿爾法銀行、Rostelecom、俄羅斯鐵路公司和俄羅斯鑽石礦商Alrosa,亞洲區招到了雅迪、帝牌、LUCI。之前2018年和2022年FIFA世界盃,FIFA將首次為企業提供購買地區贊助套餐的機會。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其中五大區域是指:亞洲、非洲和中東、中北美、南美和歐洲。各區塊代理權獨立招商自負盈虧,招商數量不超過4個,亞洲區代理商為當代明誠全資子公司雙刃劍(香港)。帝牌、LUCI、雅迪三家正是通過當代明誠成為區域贊助商的。

雖然FIFA並未官方披露各級合作伙伴的贊助金額,但據估算,世界盃的一級贊助商的贊助費約為1.5億美元;

二級世界盃官方贊助的金額為30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作為此次世界盃官方贊助的蒙牛相關負責人在採訪時提到,5000萬美元拿下世界盃贊助席位;海信集團也在與子公司的關聯公告中,披露了子公司營銷所支付的部分贊助費為3000萬美元。

三級區域贊助費,據當代明誠公告信息,約為2000萬美元左右。

市場研究公司Zenith最新調查顯示,2018年世界盃期間各國企業投入的廣告費用總計24億美元,其中,中國七大品牌的廣告投入達8.35億美元,佔近35%,位居全球第一。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企業雖然沒有直接贊助世界盃,但是通過其他方式成功地參與了世界盃。

長虹、美菱贊助比利時隊,長虹打出“比利時每進一球減100,挺近八強打八折”的口號,美菱更是豪言“比利時奪冠,M鮮生免單”。

法國隊最終奪冠,贏家非贊助商華帝莫屬,這一中國廚電品牌原本寂寂無聞,卻因此次贊助法國隊,並承諾“奪冠退全款”而成為熱門話題。可惜的是,法國奪冠後,雖然高調退全款,但因解釋的多樣性而讓消費者產生不快。

另一中國家電巨頭TCL並未直接與世界盃參賽隊伍簽約,而是與巴西球星內馬爾簽約,TCL看中的是這位年僅26歲的足球新秀在全球年輕人心目中的影響力,和由此帶來的超高人氣和商業價值,並不侷限於世界盃賽中的表現。

長城汽車旗下SUV品牌WEY與C羅的攜手,可謂是為WEY品牌增添了更多魅力與國際影響力。正如C羅所說:“我們分享同樣的價值觀——執著、堅毅、勇氣。這是我第一次為中國豪華SUV品牌代言,希望與WEY的合作能為中國球迷帶來更多驚喜。”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海信可能是本次世界盃賽中最為財大氣粗的中國品牌,不僅是因為斥資數億取得世界盃官方贊助商資格,更是因為賽場廣告牌上打出的“中國電視 海信第一”,這在中國大陸是違法的,但場地改在俄羅斯,一切又都相安無事。不少網友笑稱中國的廣告法管不到俄羅斯。

近年一直在尋求和國內外頂級體育IP的東鵬特飲也沒有閒著,牽手葡萄牙隊,成為其官方飲品贊助商,目的是讓品牌更年輕化、體育化和國際化。

作為世界盃史上第一家乳業贊助商,蒙牛不僅僅拿下世界盃官方贊助商,而且還與梅西簽約。而梅西主演的電視廣告片更讓“我不是天生強大、我是天生要強”的口號更是成為互聯網上的熱詞,幾乎被網友玩壞。

蒙牛的競爭對手伊利則另闢蹊徑,雖然將目光鎖定曠世巨星,但真正要傳達的卻是“今日少年就是明日之星”。儘管選取了本澤馬、克羅斯、納瓦斯、略倫特四位皇馬球星出演,但主角卻是球場上拼殺的少年,成功地將伊利品牌與滋養少年夢想緊密聯繫起來。大家不要小看廣告中的六位少年,他們是來自中國足球小將的萬項、李顯文、鄺兆鐳、黃禹超、孫臣曦、何以諾。請記住他們的名字,十幾二十年後,他們極有可能是國家隊的主力。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58旗下轉轉二手交易網在今年成為巴西隊2018年中國區戰略合作伙伴後,推出轉轉二手圖書買賣返現、翻倍活動,借世界盃強大的品牌效應,觸發體育愛好者對二手交易的關注。

以上種種:

可見,中國品牌對追星動機的執著。

可見,中國品牌對頂級賽事的渴求。

可見,國際足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中國企業今年為何如此熱衷世界盃?

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CEO張慶一語道破:

“一方面本身中國企業發展到現在階段,企業實力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決定了需要世界盃這樣一個平臺,去提升自己的國際化程度,或者是加強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和競品形成差異化。另外一方面,由於國際足聯在贊助商市場的一些變化,一些品牌由於自身的業務的調整,比如索尼,藉此退出了本屆世界盃贊助,這給了中國企業例如萬達加入進來的機會。”

盤點世界盃中的中國品牌

國際足聯今年為何如此傾斜於中國市場?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些年腐敗問題造成的品牌聲譽受損,原有贊助商阿聯酋航空、索尼、強生、馬牌輪胎紛紛離棄。一批中國金主不計後果的投入,對2016和2017兩年總虧損額達到5.6億美元的國際足聯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

正是憑藉著中國品牌的迎合和國際足聯的重視,才使的頭部的國際足聯和尾部的世界盃參賽球隊/球員,都在中國市場大把變現。

中國儼然成為了足球世界的金元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