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整」育兒法,千萬不要這樣育兒

這篇文章是為了幫助一些家長避免餵養孩子過程中犯的錯誤。

“瞎整”育兒法,千萬不要這樣育兒

首先來看一些既無理論根據,又無實踐效果,需要杜絕的餵養方式!

1.新生兒喂黃連水或黃芩水

沒有任何必要,也沒有任何益處,“預防新生兒黃疸”就像“先苦後甜”一樣,純屬胡扯。而且,黃連、黃岑這都是會危害孩子的身體的,沒吸收會危害孩子的腸道,吸收了會危害孩子的肝臟腎臟。如果沒出事還好,出事的後果則難以想象。

2.新生兒喂鹽水

如果家長一定要在開奶之前喂點東西給孩子,那最好是白開水。對剛出生的孩子來說,食鹽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還會增加孩子得腎臟負擔。如果家長一定要認為鹽水是很好的,還是留著給大人喝吧。

3.嬰兒喂蜂蜜水

出生後若不能及時哺乳,或腹瀉、吐奶較為嚴重時,喂蜂蜜水就是拿寶寶的生命冒險。

一般的蜂蜜多少都有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芽孢,一部分是直接來自蜜蜂的,一部分則是間接的來自灰塵或者土壤,這些東西進入孩子並沒有發育完善的腸道之後,會產生毒素,會讓孩子中毒的,而且一旦中毒,病死率也是非常的高。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不要給一歲以內的孩子餵食蜂蜜。當孩子長大之後,腸道發育的像成人一樣完善,肉毒桿菌芽孢的中毒的可能性則會降低。

4.嬰兒喂涼茶

涼茶這個東西尚且不能確定是否對成年人有益,何況是微孩子。涼茶中的中藥成分是很複雜的,要說對孩子是沒有副作用的是很難讓人相信的。更何況,也沒有任何的事件表現涼茶對孩子有什麼益處,何必去為孩子呢?

5.小嬰兒喂珍珠粉、金銀花水、高麗參水

這就跟喂孩子黃連水、涼茶是一樣的,除了能體現瞎整孩子的多樣化,並不能對孩子有什麼幫助。無論你是在哪裡聽到這些了流言,也不能相信。

6.3個月以內的寶寶喂米粥、米湯、米糕等

這分明是挑戰哺乳動物的底限。小嬰兒幾乎不能消化澱粉(米粥、米湯、米糕的主要成分),不但是白吃了,還會妨礙其他奶類的攝入與吸收,這樣的做法是真的錯誤的,還是趕快糾正了。

7.比拼體重

不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越胖越好,只要孩子的體重與發育的速度保持正常就可以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誰的孩子更加的重,誰的孩子先斷奶,誰的孩子先長出牙齒等等攀比的行為都是沒有必要的,這樣只會催生出過度餵養的場景。

還有一些家長常見的錯誤,也不能說是瞎整,但是並不是科學育兒,由於太過於陳舊,不適合現在餵養孩子。

1.定時給6個月以內的寶寶喂水

在《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中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是6個月以內孩子需要純母乳餵養,說是純母乳餵養就是說只喂孩子母乳,其他的飲料或者食物都不需要,連水也不需要,因為母乳是含有很豐富的水分的,完全可以滿足小寶寶的生理需要,不需要定時的喂孩子喝水。

2.第1個輔食加蛋黃

以前會有很多人推薦孩子的輔食首選就是蛋黃,但是蛋黃中的鐵元素其實是很難被吸收的,因為吸收率只有百分之三,這遠遠低於瘦肉和動物的肝臟。而且蛋黃是很容易讓孩子食物過敏的食物,所以,最佳的建議是六個月開始的輔食中不要蛋黃,九個月之後才開始添加蛋黃,每天都是不斷增加的,從四分之一開始逐漸增加到一個。

第1個正規的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嬰兒米粉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過敏,是寶寶首選的輔食。果汁、菜汁等一般也不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添加(衛生部《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

3.吃米粥不吃嬰兒米粉

最初的輔食並不建議是家庭自制的米粥,也不建議使用它來代替嬰兒米粉。早期的嬰兒輔食應該選用嬰兒米粉,不要用米粥,後期也應該是應以嬰兒米粉為主,僅輔以少量米粥。

嬰兒米粉這款飾品是營養非常的豐富,是專門為嬰兒設計的,在大米的基礎上,根據嬰兒所需要添加了許多的營養元素,所以它的營養價值是更高的,和自己熬製的米粥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相互比較。

4.寶寶店出售的小食品是嬰兒輔食

寶寶店、育嬰店出售各種各樣做成奶豆形狀、小動物形狀、或帶有兒童圖案的小食品,但很多並不是嬰兒輔食,所以需要仔細詢問店員來確定。

5.輔食必須是軟、爛、糊、汁狀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的輔食最好是汁水狀的或者是糊狀的,來適應孩子的腸胃。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增長,應該逐漸將輔食變成一些類似蔬菜的軟固體食物或者水果、餅乾之類的硬固體食物,這樣會幫助孩子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如果輔食一定要是軟的、爛的、糊狀的或者汁水,可能孩子吃起來是非常的省力,但是卻會讓孩子的咀嚼、消化能力發育落後,讓他們不能接受固體的食物,從而會影響孩子的營養攝入。

輔食添加不僅為了補充寶寶所需營養,還要訓練寶寶咀嚼、口手動作、消化吸收,促進其神經協調活動。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應根據月齡主動鍛鍊寶寶吃更大塊(菜泥→碎菜,果泥→小果塊→大果塊,肉末→肉丸肉絲)、更硬(米糊→軟米飯→米飯)、更固體(蛋羹→煮雞蛋)的食物。

6.輔食主要靠餵給

添加輔食不但要能補充營養,還應有助於嬰兒神經心理發育,所以在添加過程中應注意食物的質地和培養兒童的進食技能,如用勺、杯進食可促進口腔動作協調,學習吞嚥;從泥糊狀食物過渡到碎末狀食物可幫助學習咀嚼,並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嬰兒進食的興趣,又有利於促進手眼協調和培養兒童獨立進食能力。

因此,10個月~12個月可以培養嬰兒自己用勺進食。

7.烹製輔食放鹽

很多人都相信不吃鹽孩子就會沒有力氣,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這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還會破壞他的正常味覺,容易讓孩子養成日後高鹽飲食的不良習慣。

8.吃很多水果

很多的父母都會認為水果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又因為孩子喜歡吃一些酸甜可口的,所以每天都會讓孩子吃很多的水果,又是香蕉又是蘋果的。實際上,孩子根本不需要吃那麼多的水果,因為孩子的胃容量其實是很小的,水果吃多了反而會影響其他事物的攝入。

“瞎整”育兒法,千萬不要這樣育兒

9.母乳餵養的寶寶不補充維生素D

母乳最佳、最好、最自然、最適宜、最營養……但這並不意味著母乳是完美的,尤其是對在室內生活的嬰兒而言。母乳含維生素D極少,不能滿足需要。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母乳餵養嬰兒自出生後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 400~800IU或400~600IU。

“瞎整”育兒法,千萬不要這樣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