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中醫說,爲什麼蘿蔔素有「小人參「美譽


蘿蔔種子、鮮根、枯根、葉皆入藥,種子消食化痰,鮮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葉治初痢,並預防痢疾,蘿蔔在中國民間素有"小人參"的美稱。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戶戶飯桌上的常客,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蘿蔔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

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而維生素C為抗氧化劑,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肪沉積。

蘿蔔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維生素C和葉酸,食入人體後可潔淨血液和皮膚,同時還能降低膽固醇,有利於血管彈性的維持。

中醫認為,蘿蔔性涼,昧辛甘,無毒,入肺、胃經,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治食積脹滿、痰嗽失音、肺癆咯血、嘔吐反酸等。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熱懈毒、利便。

蘿蔔可增強肌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蘿蔔為寒涼蔬菜,陰盛偏寒體質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患者少食蘿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