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媒體發展論壇,12位大咖分享了哪些乾貨?

編者按:4月20日,由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中國報業協會技術委員會、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溫州商學院主辦的新時代地方媒體發展論壇暨全國媒體聚焦甌海改革發展大型採訪活動在浙江溫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位媒體人云集溫州,圍繞媒體融合發展展開討論。

當天下午的新時代地方媒體發展論壇展開“圓桌討論”環節,12位參會嘉賓受邀上臺,分別圍繞“媒體融合的內容創新”和“媒體融合的經營創新”,發表各自高見,以下是兩場圓桌論壇的重點內容:

圓桌討論之一:

媒體融合的內容創新

這場媒體發展論壇,12位大咖分享了哪些乾貨?

《中國記者》雜誌值班主編陳國權

這幾年傳統媒體所謂的內容創新,在我看來都只是形式上的創新,並不是真正的創新。

做新媒體就是要改變傳統媒體原本正襟危坐的嚴肅風格,到新媒體中去變得蹦蹦跳跳。但是主流媒體要有自己的話語表達方式,不應該是那樣不正經地說著嚴肅的時政新聞。我覺得傳統主流媒體應該像中年人,舉止有分寸,說話有份量。這是主流媒體應該有的堅守,有定位、有定力。

主流媒體要有定力。紹興報業重點是抓評論,評論是報紙的旗幟,但在自媒體的衝擊下,黨媒反而忽視了這一點。

紹興報業要求每個新聞板塊裡都要有評論欄目,一個星期至少要一到兩篇。我們要求編輯和首席記者每個月寫至少一篇評論,並納入考核。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大數據事業部副主任朱海峰

今年,新華社推出了“媒體大腦”的概念。比如我們在論壇現場所說的話,就能被軟件語音識別,利用另一款軟件自動生成稿件併發送,這些機器就能做。

所以,很多傳統媒體人就很恐慌,我們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了,那我們幹什麼去?其實,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幹。深度的調研,是機器人無法取代,因為這需要人為的判斷。媒體人要轉行做深度報道,這些才是我們要做到。所謂的優質內容,就是把精神層面的東西凝聚在筆尖。

內容創新不單只是形式,說到底,媒體要專注於做傳播,就一定得有視角、有態度、有深度地做一些思考。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內容無論是在電視上播,在電臺上播,還有在搭建的一個全網分發的平臺去推送,到頭來傳播的效果都不會好。所以,內容如何做到要有力量,這才是最關鍵。

北京觀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薛陳子

如今,在移動互聯網傳播語境裡,問號、感嘆號在核心標題中出現得越來越多,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正確的現象。我認為,這正是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的區別。

十多年前,電腦終端還不夠普及,上網人群往往是精英,是中產階級、白領、老師。那個時候的新聞是為中產階級傳送的。而如今,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以後,受眾的普及範圍越來越廣,網民的成分也越發複雜。

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楊昕

早些年,氣象報道上不了版面。而現在一個“欲來卻最終沒來”的颱風報道,可能一下子佔據3個版。因為這是老百姓關心的、喜歡看的信息。除了氣象,還有證券資訊、影視資訊等,所以內容創新要有服務性。

內容創新就是要把技術內容、受眾、通道、平臺等要素聚集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單就內容談內容,就技術談技術,就市場談市場。

圓桌討論之二:

媒體融合的經營創新

這場媒體發展論壇,12位大咖分享了哪些乾貨?

新媒體的盈利模式、路徑跟我們原來熟悉的紙媒完全不一樣,如果不能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影響力,很可能這個影響力最後會淪為自娛自樂。

羊城晚報在整體版權營銷這一塊,在很多垂直領域做了新媒體方面的探索。我們不是自媒體,但是自媒體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用最美麗的感覺去捕捉互聯網的感覺。我們在醫療領域、教育領域都做了很多的探索,贏得了綜合效益。怎麼做內容,做哪些內容,我們的基因是傳統的,我們儘可能向互聯網學習。

深圳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助理吉書龍

信息的傳遞按照傳播學的理論,現在的傳統媒體把勁兒放在信源的塑造上,就是內容如何創造,怎麼創作更優秀的作品,而忽視了信道的獲取,以及受眾的捕獲。

在這點上,商業互聯網媒體比傳統媒體做得都要好。沒有渠道,沒有受眾,傳統媒體的信源做得再好也於事無補。

東方頭條從2015年到現在,客戶端的流量用戶已經是達到日活躍數5600多萬。但可喜發展的同時是如履薄冰。我們都講導向,工作中心是儘可能規避觸底的內容。

渠道方面,我們與300多個渠道有信息流的提供和廣告的變現。此外,我們通過資本購併,幫助對用戶的深入挖掘。我們還會選擇投資一些工具類產品。

凡聞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平

傳統媒體的真正的核心一定是在內容上,未來的核心一定在內容數據,我們最值錢的地方是在內容資產。媒體內容要變現,必須要有流量。有流量要有黏性,要有黏性必須要結合用戶的需求,要用戶願意給你買單。

傳統媒體的經營模式,是以聚集讀者為前提。那麼新媒體條件下,媒體經營怎麼做?不妨先上,不斷試錯糾錯,不斷地迭代和自我更新。

媒體不應該只是社會的觀察者,應該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組織者,甚至是新的生活、生產方式的中心和樞紐。媒體經營、媒體服務的外延擴張,可以把更多的服務方向朝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產業服務等方面聚攏。

大連有119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個傳承人面臨的困境,一是沒有人來繼承手藝,二是產品不能市場化。

我們以此入手,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通過音視頻頻道做傳播,還有英語頻道、日語頻道,以及移動端和PC端。我們在一個購物中心內租下50平方米的店面,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品店面裡進行出售。對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扶上馬、送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