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予學》道破世間生存法則,總結人生成敗之根本,堪稱大智慧

看過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人,一定對開篇所講的“月旦評”之事尤為深刻。話說,東漢末年,宮廷混亂,奸邪當道,政治腐敗,天下大亂。為治理國風,抑惡揚善。汝南名士許邵兄弟,在清河島上開辦了一個講壇,每月初一命題清議,評論鄉黨,褒貶時政,不虛美,不隱惡,不中傷,能辯人之好壞,能分忠奸善惡,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評之列。評後驗證,眾皆信服。凡得好評之人,無不名聲大振。一時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來,競領二許一字之評以為榮。

經典《予學》道破世間生存法則,總結人生成敗之根本,堪稱大智慧

後來,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朝廷取士的一種新風尚。古人云"心負雲霄志,名高月旦評",可見月旦評在當時社會的影響是何等深刻。而真正成為一段佳話的要數當年許邵對尚未嶄露頭角的曹操的精準品評:"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千百年來,許邵以其知人識人而備受世人推崇。而其所做的《予學》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決定人生成敗最本質的一篇奇文。予,即種因積善,先予後取,非予莫取,只有真正懂得取捨予止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成功,成為生活的主人。本文不做註釋,文言文最大的精髓在於悟道。每個人生活條件不同,自己的感受也會因文而異,但殊途同歸,得到的道理是一樣的,就看你怎麼去學以致用。

經典《予學》道破世間生存法則,總結人生成敗之根本,堪稱大智慧

參透此文,將對我們的人生大有裨益: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

得失之患,啟於不捨。

不予之心,興於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

強者不予,得而復失。

弱者不予,失之難測。

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

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安順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

順由予生,逆自虐起。

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福禍不侵,心靜可也。

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

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以勢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

貧者勿輕,其忠貴也。

賤者莫棄,其義厚也。

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

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

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慼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

命有別也,情自同焉。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慼堪予也。

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無功耳。

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

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

苦樂由人,非苦樂也。

至樂乃予,生之崇焉。

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卷五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

榮辱莫改,其人惟賢。

予人榮者,自榮也。

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

飢以食,莫逾困以憐。

寒以暖,無及厄以誡。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

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卷六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

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

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

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

敵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

親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

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卷七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

春秋易逝,宏業可留。

薄斂則民富,興焉。

政苛則民怨,亡焉。

人主興亡,非為天也。

君子興家,不用奇計。

小人敗業,壞於奸謀。

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

天降之喜,莫徑取焉。

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關注私信,註釋相贈,一起品評經典。

天下奇文共欣賞,預知下文如何,期待君之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