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1

曾經有一位澳洲留學生,參加了知名的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其中的表現引發了網友熱議!這名留學生叫高笛,本科在韓國讀書,研究生畢業於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高笛在自我介紹時坦言,雖然自己有豐富的留學經驗,但在職場上還是一張白紙。她想在節目中應聘總經理助理一職。

自我介紹結束後,主持人緊接著問了一個問題。

“你在澳洲一年花費大概多少錢?”

高笛回答到,30萬元左右。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為了讓高笛展示出留學生的優勢,一位boss提議,讓高笛用英文來一段自我介紹。

我們來看看她的表現:

You can 夾死(just)call me Dee.”

“I 萬特(want to)deeply study relative knowledge.”

包括一些定冠詞,介詞,也是瞎用。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聽完高笛的自我介紹,boss團不留情面地狠批到——

你的英文還不如國內的大學畢業生!

2

當然,高笛的例子有點極端,並不能代表和說明其他留學生的英語水平。我們在這裡不去評論節目的製作用意以及嘉賓和主持人的態度措辭,單就高笛的英語口語表達而言,在留學生裡的表現,的確是比較薄弱。

很多留學生都曾經遇到過以下場景:

爸媽看電視的時候刻意調到英文節目,然後讓你不看字幕翻譯內容,翻譯的不好就覺得在國外沒好好讀書,錢白花了……

親戚或者同事的小孩子來了,馬上把你搬出來:快來和大哥哥/大姐姐英文對話……

和爸媽逛街碰到老外,非要讓你上去很尷尬地和人搭訕……

別笑,等你留學回來,很可能尷尬的就是你!

好像大家都默認留學生的英語必須牛到爆。但是留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定很高嗎?

真的未必。

先說國內,國內的英語教育,就是兩個字——應試。我們的高考英語沒有口語水平考試,國內從小到大的英語教育都是以通過考試為目標,平常也幾乎沒有用到英語口語的機會,學的是“啞巴英語”。

再則很多留學生喜歡呆在華人圈子裡,剛到國外時一開始會接觸華人同學,一部分人因為英語基礎不好,不敢講英語,跟會中文的朋友呆在一起也不會孤獨,興趣愛好又一樣,大家出門都是成群結隊,要麼就是一起吃吃喝喝逛逛街,這個舒適區一旦形成,就很難跳出來跟當地人交流,提高英語就更難,所以有一些留學生,在國外呆了好幾年,英語沒怎麼提高,粵語提高很多……

加上很多留學生膽怯內向,在外不敢主動和當地人交流,課上不敢提問,不夠自信,交流很慌張……這都是在一些留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

再加上大城市的話,華人基數大,像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澳洲的悉尼,完全可以從日常消費到出行都是在華人圈子裡,一句英文不用說都可以過的好好的,所以很多留學生都只是在課堂上說說英語,課下基本很難練到英語。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另外華人的性格又比較內向,在國內傳統教學就是聽老師說,不會反駁或者提問,所以在課堂上很少主動發言,不善於表達,小組討論的時候也很少參與。有的時候別的同學聽不懂他/她說什麼,學生就會更緊張,然後不想講英語,惡性循環。聊天的時候,又覺得自己詞彙量不夠,講著講著就卡住了,然後就會越來越不願意講英語。

當然,留學生在外國的生活環境不盡相同,也有的天天跟各種人social,不光英語好,還學了西班牙語,法語甚至是咖喱味英語……

在外國課堂如果肯發言,教授和同學肯定都會把目光看向你,這就是一個小規模演講,還有Presentation,都是極好的口語鍛鍊機會。

在這種小規模的演講活動中,可以鍛鍊自己的語速,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準確表達。同時,大部分美國同學和教授都非常nice,都會給你鼓勵,說很多好聽的,保證你從幼兒園畢業之後都沒聽過的詞,讓你信心大增!只要你先勇敢邁出這一步,肯用心,口語一定會很快提升。

3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位留學生英語大牛的學習經驗,如何從一說英語就555變成英語666:

1

生活中隨手記

在真實的環境當中,每個人掌握語言的速度有快有慢。我和很多人交談,發現真正決定你掌握語言速度的,是決心。人都有向自己文化靠攏的傾向。因此在美國,許多中國人也願意和中國朋友呆在一起,甚至很多人常年呆在唐人街,一呆20多年,英文水平毫無長進。

我也遇到過一些英語基礎不錯的留學生,但他們平時除了上課,課餘活動竟然是在宿舍裡打電子遊戲。兩年過去了,這些留學生對美國的認知幾乎為零。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來美國時間的長短和英文好壞的關係。

你想要英文有多好,其實和你想了解世界的決心有多大有關。而在真實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秘訣是,隨身隨手記單詞。

在真實的語境當中,我們直接吸收了這些信息,記憶會比從書本上看到的清晰。但是記下來,依然給我們日後重複記憶以及探究這些詞更深含義留下了機會。

去一次超市,我們幾乎馬上就學會了所有蔬菜、水果的名稱,看到了小雜貨店上貼上一張打印紙——“We accept food stamp(可以使用食品券)”,我們馬上學會了food stamp這個詞。而關鍵是,記下來,讓自己有複習的機會,也方便我們對詞語背後的深意進行查詢。

就比如Food stamp, 我知道這是美國政府給低收入人群發放救濟的一種形式。當我們的同學K從錢包裡拿出一張如同銀行卡一樣的卡片,告訴我這就是food stamp時,我幾乎永遠不會再忘記。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隨時記下不認識的單詞,在生活中也好,在學習中也罷。記下來,幾乎是有效率保險的方法。我們會聯想起遇到這些單詞的場景,也會把這些單詞深深地印在腦海裡。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看書、看電視、看美劇、甚至接收同班同學的郵件時,隨手記下不認識的單詞和精彩的表達,日積月累地積攢自己的單詞量。這些,讓我們在日後的聽說讀寫中得到巨大的回報。

2

系統性閱讀和寫作

系統的閱讀和體驗才是英文學習真正有用的方法。

在日常交流過關之後,我們應該進入系統閱讀的進程。在學校學習中,閱讀時間被大量的讀專業paper的時間佔據,但是在校的學習起到了激發我們求知慾的作用。

畢業之後,新的有關閱讀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通俗易懂;希拉里的傳記Living History讓美國政治的生活生動呈現,裡面更有在克林頓總統被彈劾期間,希拉里真實的心理活動;The Tipping Point-(引爆點)告訴你成功與機遇的關係;而政治學方面的書籍,讓你擁有政治學的基本常識,認知民主的利弊。

焦點|尷尬了!澳洲碩士回國求職,這英語水平……

而寫作則是英文學習的高境界。

我曾經因導師Gerry堅持讓我用第二語言進行文學性寫作感覺痛苦不堪。這種感覺,讓喜歡文字的我時常覺得在空中漂浮,踩不到水底,缺少淋漓盡致表達自己的痛快感。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積累,幾乎讓我改變了性格。最後,我交出了將近120頁的答卷,疲憊不堪。英文寫作,這是對性格的一場空前絕後的磨練。

而我最終發現,這種寫作練習對聽力、口語和閱讀都有極大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在閱讀其他作品時,讀著讀著會恍然大悟,“原來我表達不出的,可以這樣寫!”

不管是不是要去留學,想要更好地瞭解世界,那麼英文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項必要工具、一把鑰匙。

英文的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有什麼感覺能比徜徉在兩種文化裡更自由呢?花多少財富請翻譯,能比得上我們親自交流溝通的樂趣呢?英文學習,終將引領我們走進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更豐富更自由的精神世界。

沒有什麼,比把世界裝在心裡,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