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弦,既是線,一維的能量線。

弦是構成原子的粒子的超微觀組成元。弦存在於普朗克長度上,大約是1.616*10^-35米,比較一下,電子的半徑是2.818*10^-15米,差了20個數量級,什麼概念?如果電子是太陽那麼大,弦只有氫原子的大小。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在弦的尺度上,也就是普朗克長度上,空間不再平坦,空間可能是這個樣子。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同時,弦理論認為,空間有三個展開維,即長、寬、高,以及六個捲縮維,捲縮在普朗克長度的空間上。弦則纏繞或依附在這樣的空間上維度上,在各個方向上振動,根據蜷縮維的維度不同,弦的長度不同,形狀不同,產生各種各樣的纏繞能和振動能,從而形成各種性質的點狀粒子與力,粒子拼合成不同的物質,在力的作用下,最後構成了恢弘的宇宙。

那六個捲縮維的空間結構是怎樣子的?

想象一下,遠距離觀察一根細小的水管,你會覺得它只是一條一維的線,離近一點,你發現它是二維的,有寬度,再離近一點,是三維的,中空的管。同理,六個捲縮維纏繞一起,離遠了看,就像是一維的點,若放大了看,可能就是這個樣子的。

弦在這上面振動,再放大了看,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在費因曼圖中,粒子之間的作用是用一維的線條來代替的,其結果就是粒子的零距離作用。這對四個基本力,電磁作用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引力中的前三種都不成問題。因為在積分求物理量的時候,無限的問題可以通過重整化解決,但引力不行。那怎麼解決?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橫座標是時間

回到費因曼圖,弦理論的費因曼圖是原始費因曼圖的進化版。如果你想象一維線的切面是一個時空點,弦理論版本的話就是一個環(封閉弦)。環就是弦。平常世界裡的橡皮筋繃緊的話,它的長度就決定自然頻率,而弦理論裡的弦也是如此,自然頻率也就決定它是什麼基本粒子。從點到弦,力的零距離作用導致的無限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引力也能像其他三種基本力一樣被正確表達為一種量子場。這為統一四種基本力做了重要的鋪墊。


弦的能量有兩個來源,振動和纏繞。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弦的兩種運動方式,非纏繞式(a)以及纏繞式(b)

弦運動產生粒子與力,而各種粒子與力彼此之間的差異只是絃線的長度、振動參數和形狀的不同而已。至於為什麼是六個捲縮維,是因為六個剛剛好與目前人類實驗觀察到量子上的各種參數相符。另外在超弦理論中,捲縮維補充到七維。這意味著我們有十維空間,十一維時空。在宇宙從奇點大爆炸開始的那一刻,三個空間維展開,其餘的很不幸,被窩在普朗克長度的空間裡,展開不了。至於為什麼,解釋不了。


我們用肉眼觀測物體,取決與光的反射,借用先進的設備,如電子顯微鏡,我們可以觀察到更小的物體,但當物體小到可見光的波長以下時,我們就無法直接觀察到了。此時我們觀察物體,取決於“探針”,如光子、電子,用探針去撞擊觀測物體,得到相應的實驗數據。但若物體小到普朗克長度上,我們已知的探針相對於這樣的尺度來說也是太大了,所以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弦”是無法直接從實驗中觀測出來的。所以弦理論到目前為止還只是理論,還只是推測。弦理論仍屬於哲學範疇,不能完全算是物理學。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既然無法證實,弦理論為何還如此備受推崇。

那是因為弦理論提供了一個真正的統一理論,完美融合了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簡單來說,是因為所有物質和力都來自同一個基本元:振動的弦。

如此備受矚目的“弦理論”,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