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父母比我們想像更強大

還記得我們上學那會,每個學校班級都有壞學生,喜歡跟學校外面混混玩。羨慕那些混混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可以欺負弱小,反而感覺我們父母膽怯懦弱,天天讓我們不要惹事,不要鬧事。

現在我們已經長大都有自己的交際圈,上到企業老總富二代下到各行各業,現在用我們圈子去欺負那些混混簡直輕而易舉,但是為什麼我們沒去做?是因為不想跟垃圾人打交道而已。

在想想我們上學時候羨慕混混嘲笑父母,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每個人都有影響力,只不過不屑於顯露,其實我們的父母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強大。

其實父母比我們想象更強大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16還是17歲的少年,騎摩托車撞到了一個人。他把人送醫院後,交了500塊,然後就跳樓自殺了。

撞得多重呢?醫生說治療費大概要5、6萬塊錢。對一個高中生來說幾萬塊當然是天文數字了,他也不敢和父母說,可能是怕責罵。在極度恐懼下選擇了輕生。

他不知道他父母願意付出一切換他活過來。

其實父母比我們想象更強大

我想起來,我上大學前,應該是16年的時候,媒體集中報導了很多因為還不起校園貸而越陷越深,最後違法犯罪、乃至自殺的新聞。

說起來很魔幻——一開始只是為了一個包包,一臺新手機,或者在同學面前充一下面子。但是借了幾千塊後卻發現完全收不了場,他/她還想要更多。放貸的人就鼓勵你借更多,直到你徹底還不出款。

後面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發展成裸貸,強制賣淫,偷竊,搶劫。都是正常操作。

當時我爸跟我說,首先,當然是要遠離校園貸。但是如果,僅僅是如果,萬一我真的借了錢還不上,也別自己瞎想辦法,更不要因為這點錢而被人脅迫。

遇到麻煩直接和他說。

“幾萬塊真的不算什麼。你爸媽沒什麼錢,但比你想的還是要有錢一點。”

那這些被校園貸毀了一生的學生到底借了多少錢呢?其實並沒有多少,畢竟他們也借不到太多。

幾千塊,幾萬塊。

十多歲的學生什麼都怕,怕同學知道,怕學校知道,怕父母知道。怕被罵,怕父母揍一頓,怕別人歧視和鄙夷的目光。

他們不敢不還錢,但是自己又還不起錢,最後只能一步步落入放貸者的陷阱,變成他們斂財的工具。

事實上,沒有哪一筆校園貸是能壓垮一個家庭的。也許有,但真正壓垮他們的是還不上之後的利滾利。

其實父母比我們想象更強大

在剛開始的時候,但是如果及時和父母講,幾萬塊錢對父母來說是隨時可以拿出來的。

在成年人的世界和學生的世界裡,金錢觀是完全不同的。讓你惶惶不可終日的數額,在父母眼裡完全比不上你的健康和安全來得重要。

說到底,學生還太嫩了。即使是大學生,在一個將入而未入社會的門檻上,他們也遠遠不能想象他們在當地紮根了幾十年,打拼了一輩子的父母有多大能量。

他們只是從來沒有給你展示過那個世界的樣子。無論在外面是什麼身份,在家裡他們永遠只是平凡的父母,絮絮叨叨,行動緩慢,對你的任性和叛逆無可奈何。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很喜歡和社會上的小混混打交道,覺得這樣顯得自己很“社會”,能平事兒。

他們看不上自己的父母,覺得他們沒本事。

其實所謂的“扛把子的”,所謂的“社會人”,所謂的“老大”,在你們的父母眼裡真的只是渣滓而已。

一把年紀的人,都淪落到要和一幫15、6歲的學生混到一起了,這樣的人能是什麼貨色?只是仗著自己的一點社會經驗,和學生沒見過世面的特點,發動了“降維打擊”罷了。

我高中的時候,那一級的文科班有一個很出名的白富美妹子。多漂亮呢,高一剛開學,其它班的男牲口輪流去她班上圍觀。扒窗的扒窗,守走廊的守走廊。總之妹子家裡也挺有錢,差不多是小縣城男生各種亂七八糟幻想裡女主角的最佳模版了。

當時她的男朋友是一個20多歲“大混的”,差不多這麼一回事。其實就是小癟三,做一些歪門邪道的營生。很多女生羨慕她:小癟三有什麼好呢,給她買化妝品,天天帶她出去玩,有一幫“社會人”叫大姐。

很有面子,很“社會”。

可能讓讀者失望的是,現實一點都不戲劇化。她沒墮胎,沒輟學,沒和家裡翻臉,也沒離家出走。

就是本來在文科快班的,後面被刷到了普通班。不過再怎麼一落千丈,高考還是考了一個北京的一本,暑假裡火速分手,再然後就杳杳無蹤了。至於她的社會人前男友,可能以後回來的時候還會偶然碰面,但是那時候應該已經再也看不上了吧。

你說她那個“男朋友”後續會不會糾纏/報復/傷害她?

不敢的。

其實父母比我們想象更強大

她那樣的家庭,父母來往的人裡說不定就有她男友老大的老大的老大。

她倒不一定知道這一點。但即使是早個戀,分個手,她都已經在無形中享受了父母的恩澤。

她的底子好——不管是成績還是家境。所以可以經得起她折騰。無論怎樣人生總不會太差。

但是還記得前面說的羨慕她的“很多女生”嗎?裡面真的有學她的,去校外找了“社會人”男朋友。結果有在溜冰場廁所被“男友”和其同夥強姦的,有被家裡痛打一頓轉學後不知所蹤的,有沒考上大學復讀的。

去當小流氓的男生,喜歡上小流氓的女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不上他們父母走過的道路。他們不知道那樣老老實實的路能走出什麼結果來,所以他們想選擇刺激一點的,來錢快的路。

就像你小的時候,下雨天,不喜歡走大路,總喜歡跳崎嶇的小路跑跑跳跳。

然後摔一屁股泥。

但就算是這樣,如果肯和父母溝通,肯重新收拾生活,人生還是可以過下去的。父母就是這樣:就算拉一褲子屎,還是有人願意幫你擦。怕就怕一言不合就自殺,就傷害自己。

我是什麼時候發覺父母比我想象的更有錢的呢?在我發現那些在我看來大得讓人窒息的麻煩,在他們看來只是一件小事的時候;在我發現那些在學生眼裡牛逼得不行的“社會人”,在他們眼中只是社會垃圾的時候。

我以前聽過一段話:

“西裝革履,拿公文包,用法律掩護自己,用金錢和權力勾結攥取利益的才是黑社會。”

其實父母比我們想象更強大

“那那些紋身、提刀砍人,滿口髒話,在大排檔上收保護費的是什麼呢?”

“是傻逼。”

可惜有的人寧可崇拜傻逼,也不願意崇拜自己在正道上走出光輝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