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消費升級”近年來橫掃各個領域,成為經濟專家、營銷學家口中最常提到的概念,似乎任何品牌、產品的現象都要與“消費升級”扯上關係。

那麼,“消費升級”是什麼?許多人將“消費升級”理解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更願意花錢了。”

火鍋界有海底撈靠著服務的異軍突起,出現了大家願意排隊兩三個小時購買的奶蓋茶喜茶,有遍佈地鐵口的麵包新語。消費者們為什麼更願意把錢用來購買這類型的產品?主要還是客戶的要求變高了!

消費升級”對於餐飲業的影響

在服裝行業,我們可以理解為像ZARA、優衣庫這種品牌的流行,而在餐飲業這樣的情況也更加的明顯。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品牌奶茶、咖啡飲品的流行,臺式甜品、港式甜品店的風靡、品質牛肉火鍋、養生豬肚火鍋的大火。無非是在原有地滿足“吃”、“喝”的基本需求上作了“升級”。這類型中端產品更多了一些功能屬性,無論是帶給顧客舒適、銷售的感受,還是傳達了健康、良好的生活理念,融入了更多餐飲人從顧客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精神需求的訴求。

之所以為“中端”,體現在價格上。價格自然不能與街邊小店的平易近人相比,但也沒有五星級酒店的消費不起。其擁有的品質、功能,雖然會有一部分的“價格升級”,但仍然屬於顧客能夠接受的範圍內。這也是前面說到的,“性價比”更高。

在能夠提供更多服務、功能的情況下,一定的溢價不僅不會成為顧客消費的桎梏,反而會成為“產品升級”的標誌。畢竟,這個價格包含了“精神”、“文化”,不是簡單的價格可以衡量的,顧客仍然認為自己做了一筆劃算的買賣。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因此,一味地提升服務、提高價格並不是最聰明的做法,最聰明的做法是在同行業之中,你擁有相對高的品質服務和相對合理的價格,這樣的餐廳往往讓顧客感到“物超所值”。

但是在餐飲端很明顯的看到,曾經代表身份象徵的俏江南、金錢豹等等高端餐飲品牌紛紛走下坡路,肯德基、麥當勞由原來的獨霸快餐市場到現在的份額縮水只佔1/3,不禁讓人深思……

其實是人的消費理念變了。

消費趨於理性,但是消費需求在提高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整體在前進,但是伴隨著和的卻是經濟緩速下行趨勢,很多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將“性價比”再次拿出來做對比,最好是加上品牌故事和另外的產品體驗,一味的花高價買“名牌”買面子,反倒沒那麼流行,似乎是成了暴發戶才會做的事。

所以高端餐飲的沒落背後,正是如今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變化,消費趨於理性,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價。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很多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並不是像以前流行的那種“便宜沒好貨”,而是在自己花費的有限的價格內,得到極具品質的產品,消費需求提高,而價格要合理,產品要更優質。

這種趨於理性的消費,但是需求在不斷升級的消費方式,正是消費降級。關於消費降級,劉楠這樣說道:

“消費降級不是消費升級的對立面,而是在消費升級達到一定程度後降級,因為我們對價格有了更高的要求。”

劉楠道出了消費降級的重點:消費者所需的合適的價格+更高的價值。

面對消費升級和降級,餐飲人該怎麼做?

相對來說,消費降級或許是更好的驅動市場走向良性發展,在市場的不斷髮展和消費者的選擇中,最終會有一批優秀企業以高品質代表的形象而成長起來。

那麼面對抉擇的時候,我們餐飲人究竟該怎麼做?

1、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

前文中一直在說到消費降級的重點就是消費者所需的合適的價格+更高的價值,但是現在的消費者手裡與之前相比有可支配餘額比例較大,他們不是不願意多花錢,只是會衡量是否能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多價值。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所以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很重要,不過換句話說,近些年餐飲爆紅的小而美的產品(喜茶、人人湘、西少爺、奈雪),均價要比市面上普通產品要高,但是能被消費者追捧的原因,更是因為除了產品還能帶給其另外的東西——時尚、潮流、達人~

如今餐飲市場的戰爭一進入白熱化,老品類在不斷征戰廝殺,新品類又在忙著爭奪顧客心智,品牌競爭力是重中之重!

2、做好餐飲根本,做精做深

有人曾經說過,消費降級時代必然是要催生出一批批行業匠人出來,故而正好迎合當下的匠人精神的倡導。餐飲是重在體驗,菜品口味和服務如何做到更好,這正是需要這個領域的人需要有像匠人精神一樣,在相關方面做精做深。如今而且餐飲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品類同質化口味同質化,鋪天蓋地而來的模仿和跟風。這是現狀,但這恰恰是餐飲市場如今發展的一股“歪風邪氣”。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做好餐飲根本,給消費者以超乎價格的價值,加強好的服務體驗,才能增強用戶粘性。

比如海底撈,以超值的服務體驗讓他很快跟其他火鍋區分開,並且每個去吃過的人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裡超乎價格的服務體驗,符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故而很好促成二次消費。

3、定位消費社群用戶畫像

做餐飲,首先要知道你的消費定位群體在哪裡,是年輕女性、高中生、白領還是高端人群,然後去挖掘、洞察消費者究竟對餐廳有哪些“需求”,並且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基礎上,給到他們更多的東西。

另外來說,定位消費社群用戶畫像,可以反向讓餐廳明確自己的定位,通過自己來定位用戶,通過用戶來尋找自己。嚴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精準的用戶社群畫像,小米也是。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但是要說的是,這樣做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夠的好的產品和服務做支撐,這是餐飲根本。類比參考某些網紅主題餐廳,有精準的消費社群畫像和對應的營銷活動,產品不好吃也不會火多久~

4、打造餐飲品牌附加值

附加值,其實就是給消費者選擇你的理由。巴奴的附加值就是在這能享受海底撈同等服務還能吃到海底撈沒有的毛肚菌湯;喜茶的附加值是花20多元的價格享受到200多元的時尚、輕奢的消費價值。

附加值是品牌能賦予產品本質之外的東西,從而打動消費者,讓整個品牌能與消費者產生共鳴,拉近距離這就夠了。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餐飲行業將如何應變?

同理,南小館的火爆不是沒有原因的。作為小南國旗下的南小館同樣是做上海本幫味道,但是整個場景轉換的更加時尚舒服,並且客單價要遠比小南國低。

即意味著我原本在小南國需要花人均300吃到的本幫味道,在南小館只需人均80就可以了 。則消費者在南小館得到的附加值就是原本小南國正宗的本幫味道+高性價比的時尚餐廳。

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多的快樂,何樂而不為?

小結

如今的消費者口味更挑剔、眼光更高,但是對於價格也更敏感。

貴的不一定是好的,自己認同的才是好的。想要過多的品牌溢價要讓消費者負擔,恐怕這一套再也行不通了。

市場在變,消費理念在變;但是未來如何變,餐飲要專注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