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短區塊鏈:落地難,誰背鍋?

揭短區塊鏈:落地難,誰背鍋?

6月6日,全球無眠區塊鏈領袖峰會(簡稱:GBLS)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辦,雲集眾多嘉賓大咖,一時間萬人空巷,甚至造成了周邊道路擁堵。同時舉辦的中國國際區塊鏈產品與設備展也是熱鬧非凡,國內外區塊鏈項目開發企業同場展示最新產品,令人眼花繚亂。

雲棲小鎮是阿里巴巴所在地,著名的阿里“雲棲大會”、“2050大會”舉辦地。滿懷區塊鏈豪情的GBLS與會者們仰望互聯網巨擘阿里的氣勢恢宏的辦公樓時,不禁唏噓自己的渺小。

阿里用一個“支付寶”就改變了中國乃至全世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區塊鏈世界雖然熱鬧,可至今也未見一個“殺手級”應用。無數入場者鍾情於“炒幣”、“挖礦”等投機業務,眾多企業打著區塊鏈的大旗卻只為“蹭熱點”炒作。

區塊鏈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上鍊易,落地難

區塊鏈很火,落地卻很難。

市場是否真的需要區塊鏈?

區塊鏈的市場需求也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區塊鏈的需求並非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巨大,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在許多對信任要求不高的行業,區塊鏈的意義相對較弱。

關於這一點,在GBLS“區塊鏈產業應用與落地”論壇上,LBank聯合創始人何偉幽默地表示:並非所有場景都需要區塊鏈,就好比男人不願意把自己對女人的海誓山盟都上鍊存證,女人也不願意把自己買名牌包包的花銷上鍊可追溯。

人才瓶頸和技術漏洞制約

當前蜂擁投身區塊鏈的人潮中,有多少是帶著功利心去跟風的,又有多少真正腳踏實地沉浸其中?

對於傳統“碼農”來說,區塊鏈協議要求他們重新學習編程語言,如以太坊的Solidity語言和比特幣的Ivy語言。

許多開發者花費多年時間,學會了傳統編程語言。如今又要轉向學習一種甚至多種新編程語言,必然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時間。

可以說,區塊鏈行業沒有“科班出身”的技術人才,而區塊鏈行業需要的,還遠不止技術人才。

業界普遍認為,國內區塊鏈行業人才缺口達50萬人。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承念精闢地總結道:“區塊鏈專家太多,人才太少。”

就在GBLS圓滿落幕的第二天,一則壞消息登上了新聞:萊特幣現金遭到51%攻擊,可能硬分叉。

這一漏洞揭示出了區塊鏈更為深刻的本源問題:區塊鏈技術本身還不完善。

其實,區塊鏈技術遠未成熟,已是業界共識。比如51%算力攻擊就是典型的區塊鏈安全問題,而更多問題還包括:

區塊的容量和交易速度問題、共識機制的優劣問題、鏈上無隱私的問題、鏈外數據無法連通等等。

從技術本質上看,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效率三者無法兼顧,這一先天侷限性直接造成了目前技術漏洞及風險仍然普遍存在。

回看萊特幣事件就能發現,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最早和最大的應用,至今技術仍不靠譜,又如何期待稚嫩的區塊鏈技術能承載“殺手級”應用,賦能各類產業,甚至改變世界?

這一令人尷尬的窘境還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室副主任、教授陳建奇近日發文稱,目前“偽區塊鏈”現象非常普遍。當前大多數區塊鏈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尚未對接區塊鏈技術的企業也不必急於一時,不僅要弄清區塊鏈技術,還必須能夠設計一套讓區塊鏈應用運行的機制。

應用落地需要有什麼?

首先,必須有靠譜的底層平臺。

人們往往會把區塊鏈世界裡的以太坊,類比成傳統互聯網中的Windows。

儘管這兩種“操作系統”的功能可以類比,但技術成熟度絕不在一個層次。眼下“公鏈大戰”如火如荼,即便是以太坊、EOS、波場等“第一梯隊”也漏洞百出,讓人捏一把汗。

去年“加密貓”盛行一時,以太坊網絡不堪重負。上月EOS又被360爆出高危漏洞,甚至還支付了3萬美元酬謝。區塊鏈底層平臺技術之脆弱可見一斑。

正如雄岸資本創始人、暾瀾投資董事長姚勇傑所言:“現在區塊鏈還處在DOS系統時代,區塊鏈世界裡的Windows還沒創造出來。”

區塊鏈底層平臺開發需要的不是爭奇鬥豔而是百家爭鳴,期待的是鶴立雞群的那隻鶴。

其次,市場化的項目運營策略。

單純靠技術並不能成就一個區塊鏈落地應用,只有能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市場痛點的應用,才有可能成功。正如支付寶解決了移動支付問題,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問題。

在區塊鏈世界,比特幣首次解決了點對點去中心化支付的問題,解決人們價值傳輸的“痛點”。

隨之而來的“炒幣”因其投機性又帶來了新的風險問題,於是出現了數字錢包、數字理財平臺等技術或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為人們數字資產的理性增值提供了新的路徑。

技術應用落地正是在發現問題,解決痛點的過程中實現生存與發展的。

當然,區塊鏈應用要落地,想得出來更要做得出來。技術升級、項目運營、市場推廣、社群維護等一個都不能少,最終拼的是團隊的執行力。

為區塊鏈打call

儘管區塊鏈行業尚處於“先天不足後天補”的尷尬中,但其受關注程度令人振奮。

首先,國家對區塊鏈的支持態度早已明確,各地更是積極擁抱區塊鏈,甚至爭相吸引區塊鏈。就在GBLS現場,浙江省金融科技協會專委會主任曾林釧就沒有按既定議程發表主題演講,而是臨時做起了推銷員:“由衷希望在區塊鏈領域創業的大公司小公司,來浙江看看,來杭州看看。杭州是最適合培育區塊鏈企業的地方。”

其次,區塊鏈行業正吸引大量資本。

據《證券時報》報道,4月國內26例融資近半數發生在區塊鏈行業。5月,以太坊錢包imToken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本月初,趣鏈科技完成15億元B輪融資,創國內區塊鏈領域最大單筆融資紀錄。

最後,作為區塊鏈行業的每一位參與者,我們最需要的是:不忘初心。所謂初心,是帶著解決現實問題的決心去參與區塊鏈,而不是懷有投機的雜念。

肯尼迪有句名言:“別問國家帶給你了什麼,先問問你給國家帶來了什麼。”我們不妨把這句話改編一下送給每一位區塊鏈行業的參與者:

在區塊鏈真正服務世界之前,先請世界真誠哺育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