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超400億,滿載114000噸,每天消耗18113份食物


布什號核動力航母,舷號是CVN-77,是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後一艘艦,2009年服役,是第一艘採用先進的模塊化技術建造的航母,共有161個大塊。是目前攻擊力最強的航空母艦。也是尼米茲級航母中造價最高,最先進的航母,造價62億美元。

滿載114000短噸,長333米,寬76.8米,吃水11.9米,動力採用2座A4W核反應堆、蒸氣渦輪引擎4具、4軸推進,總功率260000馬力,最高速度30節以上,兩個核反應堆可供軍艦連續工作20年而不需要添加燃料,乘員6000人。

8臺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4臺海水淡化裝置為布什號航母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艦上一次裝載食物可供全艦6000名官兵90天,每天要提供18113份食物。

除保留了尼米茲級航母的基本設計與構造外,也採用了未來航母所應用的最新科技,注重了隱身化。採用了小型化的艦島,艦體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與里根號相比,高度大體相同,但減少了一層甲板,而且主桅採用漸縮方狀桅杆,取代了圓形桅杆。

艦島頂部很多雷達與通信天線都由主動式相控陣多功能天線取代,全部實現內置化,使得建築物外表整潔光滑。此外,在機庫、升降機以及甲板尖角設計方面也都儘量考慮了隱身設計。這些將大大降低了航母的雷達信號特徵,使雷達載面大幅減少,從而使它具有準隱匿性。


蒸汽彈射器4部,在首部彈射區安置2部,在舯部斜角甲板的前端安置2部。C-13-1型彈射器動力衝程為94.49米,往復車行程為95.97米,軌道長度為99.01米,末速度185kn。4座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在1分鐘內可將8架飛機送上天。

4根阻攔索佈設跨度約為18.29米,飛機滑跑距離為106.68米,停止後的飛機調度離開著艦區的迴轉距離約為30.48米。著艦甲板共長225.55米。飛機回收間隔是35-40秒1架。

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1號升降機取消,而將2號升降機加大,設置於創新的兩個小型艦橋之間。3號升降機取消,改為設置於飛行甲板前段中軸、飛機彈射器的後方。艦艉左舷的4號升降機,改為設置於飛行甲板尾端中央。將飛機從機庫運送到甲板再到起飛,可在15-20分鐘內完成。

在攻擊力方面,最多可搭載120架飛機,面積達18210平方米的甲板上就能停放75架戰鬥機,現在配備的是美軍的標準型艦載機聯隊,總數有80架左右。

在自身防護方面,無論是水下防護、對反艦導彈的防護,它都更加重視,包括兩舷、艦底、機庫甲板都是雙層船體結構,艦內有數十道水密橫艙壁,水下部分有增厚甲板、多層防雷隔艙。

最初打算配備Mk-41型垂直髮射系統,裝填新一代的進化型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不過由於變更幅度較大,最後作罷。但是艦上的近迫防禦系統則會以新型RAM海公羊短程防空導彈取代密集陣近防系統。

最初打算全面換裝新一代美國海軍艦艇使用的新式電子系統,如AN/SPY-3 I/J頻帶相控陣雷達,以及型號未定的VSR C頻長程相控陣雷達。前者置於較高位置以偵測掠海反艦導彈,並指揮海麻雀導彈攔截目標。後者由於體積較大,裝置於船樓較低的位置。

還打算在此艦上安裝垂直朝上的相控陣衛星通訊天線、全新設計的核子反應爐與電力系統、電磁彈射器、新C4ISR系統等全新裝備。不過考量到造艦與新科技研發時程以及風險、成本的因素,最後作戰、傳感與武器系統等大致上都沿用里根號,前述新型武器裝備與雷達電戰系統等,則保留用於下一代的福特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