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爲你送去一縷清涼

高柳亂蟬

嘶鳴不止的炎日讓人心煩

如果有心細細讀完

這些沁人心脾的荷花詩

也許整個夏日的莫名躁動

將會隨著荷風荷氣

被收伏於體內清涼的小宇宙

再也不鬧騰了呢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一位的當推宋代詞人周邦彥創作的《蘇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幹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全詞以雨後風荷的描寫為中心,前有鋪墊,後有拓展,通過引入故鄉歸夢,將相思之情呈現得淋漓盡致。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二位的當屬南宋詞人姜夔的《念奴嬌·鬧紅一舸》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

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 詩人借荷花寄託身世,不僅寫出了荷花的物態,而且將荷花看著一位清馨幽逸的凌波仙子,她如荷花般的紅暈,像酒後的美人,荷風吹動,她帶著清幽冷香的嫣然一笑,讓人不得不詩興大發,如此恍惚迷離,美輪美奐之境的營造,使該詞具有一種特有的朦朧美。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三位的當屬北宋詞人賀鑄的《踏莎行·芳心苦》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

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

依依似與騷人語。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 上闋對殘荷孤獨寥落的處境進行了描寫,首句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寫其生長環境;次句 “綠萍漲斷蓮舟路”寫其境遇,即被綠萍所圍導致隔斷了採蓮人的小舟;末句“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刻畫出了因無人欣賞而獨自凋零的荷花景象。而下闋數語,主要著筆於對其生平遭遇的深入傾訴。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四位的當屬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該首從“小”處著眼,十分生動、細緻地描摹出了初夏小池中富有生機的一派景象。小荷雖才嶄露頭角,卻已有蜻蜓停留在上頭,於寫景之中暗含生活哲理,即對新事物的賞識之意。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五位的當推南宋詞人蔣捷的《燕歸梁•風蓮》

我夢唐宮春晝遲,

正舞到,曳裾時。

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

似綵鳳,亂驚飛。

夢迴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 首句“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直接將荷花擬人來寫,通過想象力的運用,風荷在這裡成了作霓裳羽衣之舞唐宮美人。“夢迴不見萬瓊妃”則點明這是一曲故國亡落的哀歌。至於“見荷花,被風吹”這一結句,則點明該詩名義上乃為詠荷,由此使所夢完全成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之雲煙境。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六位的當屬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詩人開篇以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點明西湖六月的有著不同的值得留戀的風光。緊接著,採用色彩鮮明的對比句法,營造了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豔的畫面。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七位的當屬晚唐詩人溫庭筠的詠荷之作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 首句寫遠觀荷塘之景象,“搖灩”一詞十分精煉的寫出荷花的風姿。次句則從近處著筆,寫蘭舟行於荷塘之境,從遠到近,動靜結合;至於後兩句則引用典故,把蓮比成“洛神波上襪”極贊荷之姿態輕盈,更顯其美。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八位的為南朝詩人沈約的《詠芙蓉》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 在古代,芙蓉原是蓮花的別名,所以,沈約的這首《詠芙蓉》,當是歌詠蓮花。可以說,歷代讚美芙蓉的詩數不勝數,但此詩吟來也確實教人領略到其中的某些特色。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九位的為清代詩人石濤的詠荷之作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 五寸的荷葉託著嬌豔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暑氣漸盛,荷花初開,十首荷詩為你送去一縷清涼

排在第十位的為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荷之作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苧蘿村。

✎ 鄭板橋的這首荷花詩寫荷卻整篇不提一個“荷”字,僅借描寫村女橋邊照水時的神態,就把水中荷花之美麗表現出來——水中的荷花,竟使得西施般貌美的村女顧之“自驚”、“自惜”,如此,水中荷花的豔美躍然於詩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