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需要幾步?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5月28日-6月1日在北京舉辦。

本屆京交會圍繞推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創新、融合”發展這一主題主線,進行5萬平方米的展覽展示,並舉辦130場論壇會議及洽談交易活動。

5月29日,由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主辦,全球未來城市產業聯盟協辦的“產業園運營能力建設專家研討會”在京交會期間舉辦。會議主要圍繞“智慧城市”“產業園運營”“產城融合”等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需要幾步?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秘書長仲澤宇在致辭中指出,目前中國存在大量空置產業園區,要盤活這些產業園區,就要進行運營能力的建設。

據瞭解,部分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上思考超前、行動滯後,規劃的產業園基建完成後,入駐企業少,並未形成產業鏈,依賴上下游企業的產業招商困難,越難越不會形成鏈條,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大量資源閒置,甚至一些地方產業園成為菜園。

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需要幾步?

筆者所理解的運營能力是一個綜合系統,盤活產業園的前提是盤活企業,這就需要園區在招商時要特別注意,不是所有的企業都照單全收,要“擇商”,抓行業龍頭,以大帶小,一旦企業入駐,只是招商工作的結束,接下來才是工作重心的開始,要在政策、服務、人才等方面盡善盡美,和企業同發展,因為企業是產業園最好的名片。

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強生最早在園區實現的是生產功能,後來將亞太地區的共享財務中心疊加進來,再後來又將研發中心放在了園區。

一個項目進來只是量變的開始,通過不斷的生產製造和園區環境變化,一個個項目進來,並從一開始的單一條線變成多條甚至總部基地搬來產業園,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這些都是園區的競爭力。

其次,要抓住產業園趨勢,正如產業園運營專家陳舉所說,

1.園區創新發展要已解決所在城市的產業發展為己任;

2.園區產業要堅持產業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並向高門檻發展;

3.產業園區要向城鎮化發展,滿足園區人才的生活需求;

4.產業園區要由招商引資到招商引智;

5.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要進行創新發展。

另外,全球未來城市產業聯盟研究院副院長郝建國,針對三四線城市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人為產業核心、產業為人服務”的產業園區發展理念,倡議採用“專業服務+政府+產業地產”的發展模式,通過標準化、平臺化和國際化的手段,實現“虛擬平臺+標準化服務”的產業園服務體系,推動三四線城市的產城融合發展。

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需要幾步?

產業園不再是一個孤島,而是一個生活區。一般的城市產業園規劃在比較偏遠的郊區,員工上下班並不方便,這就會影響人才的引進,產業園需要配套設施,隨著配套工作的完善,產業園周邊出現小區、菜市場、服裝店、商場、兒童遊玩設施、活動中心等,這就形成一個牢固的關係,產城融合是園區的軟實力。

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需要幾步?

上海浦東軟件園、華夏幸福、廈門信息集團創新軟件園、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鄭州市服務外包協會、河南省許昌市商務中心區,以及金蝶軟件、上海騰導數據等園區和企業負責人參加研討會,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