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來臨 農商銀行如何創新轉型

談農經 陳海峰

當前人工智能悄然滲透各行業領域,人們在享受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時,不得不面臨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失業潮,尤其是銀行業人力資源配置只有重新洗牌,才能在變革中求得生存。

那麼,農商銀行如何進行人力資源轉型?經濟學家威廉·J·鮑莫爾在《成本疾病》一書中將社會分為“進步部門”和“停滯部門”。“進步部門”是具有操作重複性、可批量性的製造業,通過技術革新能夠讓勞動效率不斷提升,因此製造成本也快速下降,這類部門的員工會隨著每次革新而遭遇降薪和裁員的命運。“停滯部門”是指機器、高新技術等難以進入,手工成分較高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教育、服務、藝術等領域,需要人類投入情感,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都不能被替代。因此,農商銀行轉型發展應考慮以下因素。

首先,培養業務全能型人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無論是櫃員還是信貸員,都應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加強對多個領域的學習,拓展多維度視野,深度挖掘自身潛力,從單一崗位走向綜合崗位,培養成為“櫃員、信貸、理財”精通的全能型人才。

其次,不良資產以人工清收為主。在不良資產清收方面,需要人力成本較高、週期較長、方式多樣。尤其是在農村,以個人種養殖為例,一旦形成不良貸款,客戶挽救方式就是外出務工償還,有的客戶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現象”。因此,這種情況對客戶進行心理引導、心理重建、就業督導方面人工智能無法做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

最後,加強自身服務體系建設。農商銀行應該以加強人文體系服務建設為主,將冰冷的語言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提供信貸產品自主“做減法”的功能,從而降低價格達到“實惠”的定價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