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稚丨作文是種表達,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魯稚|文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怕寫作文,其實根源就在大人身上。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如果面對的不是知音,誰又會有話可說?

前段時間有位家長請我給他的孩子“看一下作文”。她的孩子才一年級,寫了篇介紹怎樣做饅頭的小短文。作文寫得很認真,把製作饅頭的每種原料、每道工序都寫得清清楚楚,作為一年級的小朋友,寫成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說:“寫得不錯。”

家長不放心,“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寫得很好。”

“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嗎?”

“沒有。”家長“哦”了聲,說了謝謝。

第二天,家長又來找我,還是把那篇小短文發給我看,說是改了幾個字。我看了,說:“不錯。”“沒有問題了嗎?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我簡直哭笑不得,我已經說了好多遍“不錯,沒問題”,她還是不放心,難道非得找出點毛病來,才能證明我確實是個老師,不是冒牌貨?!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把自己當成醫生,有妙手回春之大能,而孩子就是病人,天生就是拿來給我們治的,如果看了作文不指點幾句,簡直就是失職。但即使是真醫生,也要恪守希波克拉底的訓誡“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過多”,何況孩子並不是病人,孩子本身的靈性很可能是超我們大人的,我們對孩子的指導未必都正確,寫作的能力還真不是教出來的。

回顧我自己的寫作之路,早就不記得哪位老師的哪句指點讓我開了多大的竅,反而是我的作文被老師拿到班上唸了,我的作文被老師選到牆報上登了,老師說我有寫作天賦,讓我不要放棄,等等。正是這些不起眼的事件,點燃了我寫作的激情,讓我如飢似渴地去讀,去寫,去琢磨,我就真的成了作家。

我感恩那些欣賞我的老師,他們也許不知道,正是因為有這些欣賞,才抵銷了來自其他方面的懷疑和指點,讓我那點可憐的自信得以保存,我才敢在前途不明的情況下,繼續寫我想寫的東西,並且最終把這些東西變成了印刷品。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欣賞是最寶貴的教育,對寫作者來說,讀者的作用勝過老師。不要說孩子,就算是成熟的作家,如果完全沒有讀者,你讓他試試,能夠堅持多久!

我對那個孩子的小短文之所以不指出缺點,一方面是因為確實沒有缺點可指,寫作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何況相對於他的年齡,這樣的文字已然堪稱完美。另一方面,我明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當他知道他的作文要拿給魯老師看時,他內心會是何其的忐忑,我的每一句話都會對他產生作用,我必須掂量。

所以我不會採取“精批細改”的方式,從字詞句篇全方位去解剖一篇作文。我更多的時候是把自己當成讀者,去傾聽,去理解,去回應,讓孩子在交流中自然領悟怎樣用文字來表達。我覺得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寫作上的成長,也是人格上的成長——更有好處。

做孩子的知音而非裁判,最好的評改作文方式是聊天。不是單方面地評講,而是互動——有問有答,有傾聽有回應,自然而然完成交流。

對孩子的作文最好不打分,不亂劃。打分就是劃分等級,而寫作很多時候是難以劃分等級的。作為寫作者,表達是個性化的;作為閱讀者,接受也是個性化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有標準答案。打分不僅難以給孩子一個準確的評價,而且容易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寫作的結果,而非體驗寫作過程本身。

要懷著真誠去欣賞孩子的作品,放大優點,包容缺點。優點總是存在的,只是需要發現的眼睛。再不好的作文,總有一句話、一個詞值得欣賞吧?李魯小時候有段非常艱難的時期,總是處於追趕狀態,他自己都快崩潰了。我也覺得壓力很大,有一天忽然想出一個辦法,我對他說:“我發現你身上很多優點,我每天要表揚你三個優點!”他一聽兩眼放光,“真的呀?我有三個優點?”“那當然,還不止三個呢,但我不能一次都說完了,我每天就表揚三個!”然後我就給他指出了當天表現好的三個地方,他一聽,還真是呢,自己身上確實也有優點。喜滋滋地聽完,安心睡了。

第二天,又到表揚優點的時候了,我又給他講,今天我發現你有三個地方做得好……他喜滋滋地聽完,安心睡了。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每天到了那個表揚的時刻,他都喜滋滋地期盼著三個優點,不知道今天又有什麼做得好的地方會被我發掘出來。其實,每一天都那麼漫長,孩子在這一天中要經歷那麼多事,怎麼可能沒有做得好的地方呢?你只要懷著找優點的心態,找三個優點還不是小菜一碟!但這對孩子來說意義很大,你給他講一講他做得好的地方,不僅僅是給了他自信,也是在給他樹立標準,他會意識到“我這樣做是好的,我下次還要這樣做。”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評價孩子的作文也是一樣,指出他寫得好的地方,就等於給他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比如“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寫得很生動。這個比喻用得好,很準確;這個描寫抓住了特點……”那麼孩子就明白了,這樣寫是好的,我以後要多寫故事,要寫得生動,要用準確的比喻,要抓住特點進行描寫……你指出的優點越多、越具體,孩子就越是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聽優點是永遠不會厭煩的,即使你講的優點有誇大成分,孩子也絕不會想偏,他會盡量努力,讓自己配得上這個誇大的優點。

“表揚優點”是用肯定的方式為孩子樹立標準,“指出缺點”則是以否定的方式來樹立標準,所發出的信息是“這樣寫不好,你不能這樣寫”。當然,“否定錯誤”也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由於是否定的性質,本身就帶有破壞力,使用這種方式就一定要減少攻擊性,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指出缺點的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方法應該是溫和的。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證明誰輸誰贏、誰更正確。在指出“這樣寫不好”的同時,最好還能告訴他“怎樣寫才好”,不然孩子心中還是茫然,這其實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缺點要有更多的包容。有些缺點,在孩子能力不夠的時候,就算有人指出來了,他還是沒有辦法改正。譬如,你說他寫得乾巴巴的,詞彙太貧乏。但你指出來他就能用詞豐富了嗎?他並不是有意不去用詞,而是詞彙量還沒有積累到可以信手拈來的程度,而詞彙的積累需要時間,如果急於求成到處去東抄西抄,反而可能東施效顰。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等待孩子成長。有些缺點和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問題一樣,會隨著能力的增強自動修正,不指出來也關係不大。有些缺點是可以忽略的,至少不要去放大,如果指出缺點過多過細,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灰心喪氣,反而是更大的損失。

總之,評判作文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判給孩子動力,促孩子進步;壞的評判則相反。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沒有不會寫作的孩子

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鲁稚丨作文是种表达,孩子需要知音,而不是裁判

魯稚/著

讓孩子從心底愛上作文,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如做人,文字越真誠,生命越真實。持續地寫作、真誠地表達,對於孩子成長和人生具有重大意義。

魯稚老師新書《沒有不會寫作的孩子》正在全網熱銷中。魯稚老師另為讀者準備了部分親筆簽名本,如有需要的可掃描以下二維碼購書(暗號:購書),原價(49.8元/本)包郵。

掃描二維碼購書

魯稚老師寫作課暑假班(線上授課)正在報名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