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浪漫?

李碧華小說《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裡,轉世的武大郎被潘金蓮親了一下,高興極了。“好浪漫呀!好浪漫呀!”

什麼是浪漫呢?衣香鬢影、美目流盼、燈紅酒綠、佳偶天成?燭光晚餐?意外驚喜?滿地鋪開的蠟燭和突如其來的求婚?

然而並不是。

浪漫這詞,典出Romantique。詞根是法語Roman,在文學體裁而言,是指小說。不是家長裡短的故事,而是各色傳奇小說,主要驅動力,來自讀者對人物和事件的好奇。之後衍生出Romance這個詞,羅曼史,傳奇故事。所以浪漫Romantique,即羅曼蒂克,是什麼呢?

浪漫主義的巔峰,是這樣的:1830年,維克多-雨果的名劇《歐那尼》上演時,他所代表的浪漫主義者,與當時的保守派正面對決。保守派們訂了戲院包廂卻不去,到了場也背朝舞臺坐著,表示“我不稀罕看!”;浪漫主義者們——包括大仲馬、拉馬丁、梅里美、巴爾扎克、喬治-桑、肖邦、李斯特這些當時年輕、普遍不到而立之年、後來名動天下衛的大神們,衛護在舞臺周圍,聲嘶力竭為雨果叫好。雨果夫人說他們:“狂放不羈,不同凡響……穿著各種樣式的服裝……羊毛緊身上衣啦,西班牙鬥蓬啦,羅伯斯庇爾的背心啦,亨利第三的帽子啦……就是不穿當代的衣服,光天化日下晃盪。”

——而

德拉克洛瓦是這批人裡,最激情的一個。

歐仁·德拉克洛瓦,“浪漫主義的獅子”,是個極其浪漫的人。會在英國風景名家康斯特布爾的畫前大聲鼓掌,揚聲叫好。他要反對的,就是安格爾領導的學院派。、德拉克洛瓦小安格爾18歲,成長於大革命之後,所以他厭惡安格爾一派對希臘和羅馬的崇敬,鄙視“正確的素描”、“要模仿古代雕像”、“最純粹的美麗”這類教條。

如果說,安格爾在意線條,那德拉克洛瓦就在意色彩。尤其是,重現魯本斯那璀璨華美、豐潤濃郁的色彩。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出了名的筆觸揮灑,大量使用疊筆,線條如獅子鬣毛飛舞。其他的畫家都深藏鋒芒,不願意讓人看出做畫的痕跡,願意把筆觸收斂了;可是德拉克洛瓦卻認為:素描的筆觸代表力量,何必遮擋隱藏?讓所謂“高貴風格”見鬼去吧!

他不願意畫固態的、穩定的圖景,卻熱愛色彩斑斕、運動與浪漫的景象。

身為史上最浪漫的畫家,他畫過最浪漫的畫,便是下面這一幅了:《薩達那帕拉之死》。

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薩達那帕拉他老人家是公元前亞述的君王。滅國之際,決定自毀一切。他老人家令手下殺死寵妃與駿馬,毀滅一切,自己默默觀看。情節既慘烈無倫,畫風亦然。

標準的新古典主義,如安格爾大師,講究線條清晰、人物端正、構圖勻整,彷彿雕塑,色彩也是明麗為主。新古典主義和古典主義一樣,講究色彩的均衡:紅熱藍冷黃暖,色彩要儘量平衡來避免過熱或過冷,動作要端莊嫻雅以免過分。

但德拉克洛瓦才不管呢:

他浪漫起來,大紅大黑。紅是熱烈,黑是陰暗。君王陛下在左上角,隱然劃出一條大對角線,這是典型的浪漫主義特徵。殺馬、殺人、鎖喉,妃子們肉體慘烈的白,扭曲的痛苦,即將被毀滅的閃爍珠寶。強烈的對比,急速的動作,浮誇的扭曲。

這幅畫靈感來自拜倫的詩劇,展出在1827年,德拉克洛瓦29歲,與47歲的安格爾那幅端莊的《荷馬的典範》打擂臺。

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德拉克洛瓦剛出這幅畫時,幾乎引來一致批評,除了浪漫主義的同道雨果之外,幾乎沒人給好臉。多羅希-布希說過,“這幅畫簡直是醜陋夢幻主義”。的確,比起安格爾的明亮端正,德拉克洛瓦的畫太猙獰,太可怖,太極端了。

然而這幅畫啟發了許多人:比如,音樂大匠伯遼茲一年後譜出《薩達那帕拉》,得了羅馬大獎。

就在這幅畫三年後,德拉克洛瓦更進一步,來了一幅更澎湃激昂,更為浪漫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自由引導人民》了。

為什麼後來的激進改革,多要用紅色旗幟?因為懂點浪漫主義的都知道,這種極致張揚情緒的,就是大紅大黑啊。

雨果說:浪漫主義是絕對的真實,是絕美與絕醜、高潔與汙穢的極端對比。繪畫上則說浪漫主義的宗旨,是色彩對比鮮明銳利、強烈的動感和戲劇性、令人情緒充沛。

燦爛的紅,猙獰的黑,誇張、劇烈、張揚、傳奇。就是這一幅畫。

某種程度上,德拉克洛瓦用他的華麗與極端,遠遠地啟示了印象派和表現主義。

這才是浪漫主義的極致。真正的浪漫主義。

跟他美麗到近於幻想,絢爛到不真實、極端到完全反日常、大紅大黑、張揚誇張的浪漫比起來,後世許多所謂的浪漫,真也只是粉色小清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