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界決定境界

什麼是眼界?眼界是所見事物的範圍,借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寬度或廣度。

什麼是境界?境界本為土地的界線,常指人們思想認識上所達到的深度與高度。

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基於其對客觀事物的見識、理解與認知,表達的是其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取向的視角與層次,並蘊含在其為人處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項活動之中。

境界與眼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們用“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狹窄,用追求“蠅頭小利”比喻境界低微,用翱翔於萬里長空之上的雄鷹比喻目光遠大、志向高遠,所表達的,正是眼界對境界的意義。

GBF共好投資表示沒有開闊的眼界,就很難擁有崇高的境界。眼界決定境界,眼界是境界的前提。“夜郎自大”,也是因為崇山峻嶺阻礙了夜郎國君的視線,不知叢山之外漢之遼闊。視野所及,心之所思,行之所至,體現出的是眼界與境界的統一。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境界決定成就

小鳥小蟲自已卻很得意,從這棵小樹飛到那叢草上,很遠嘛,也很痛快。萬一飛不到掉下來,也不過掉在地上,不會跌死。它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啊。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所以它們笑大鵬鳥:這個老兄真是多餘,飛到南極去幹什麼呀?

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隻小蟲、小鳥又知道什麼呢。

大智慧者,永遠不教給我們小技巧,莊子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如果一個人沒有眼光氣度,就會看不遠,那他的前途就有限。有遠見有大見的人,他就有千秋的事業,永遠有他的偉大。這是智慧大小有別。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光的高低其實在於心智

一個人眼光的高低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水準,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走向。眼光高的人,一定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契合點位。而眼光低的人,見識淺陋,一葉便可障目,片雲便可遮天,其一生只能庸庸碌碌,一事難成。世間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之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後結出的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地太脆無法提舉。切開它當瓠,又大而平淺無法容納東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每一個人根據他自己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智慧境界等,看一個東西的觀念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眼界的高低,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眼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或者說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夢境裡”的境界,我們心嚮往之。但是,這種完整地看待事物的眼光,我們真正瞭然於心了嗎?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眼光,那麼你也會抓住從眼前走過的每一個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