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貧困文王村——美麗鄉村見聞

在合陽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下,在合陽縣殘聯上下勠力同心下,深度貧困文王村不僅沒有拖後腿,而且成績最為明顯。

針對當地客觀的區位環境劣勢,該縣把最強的力量、最優的幫扶資源更多地向深度貧困文王村傾斜,合陽縣殘聯聯動整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精心培育特色產業,昔日“自暴自棄”的落後村正日益成為群眾宜居宜業、幸福滿滿的美麗家園。文王村位於合陽縣城東北27公里處的文王村三面環溝,只有往北一條出村路。多年來,生產條件落後,人心渙散,全村僅有兩個村民小組,178戶,820口人,但貧困戶卻達85戶318人,貧困發生率38.8%。脫貧攻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群眾都抱著十分懷疑的態度,如今,這樣的疑慮已徹底打消。

合陽縣的主要決策者深深地意識到:文王的“貧”是貧在骨子裡的。為此,針對文王村的幫扶措施,合陽縣也是下大勢,用大力,全方位紮實推進。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180萬元建成進村鐵路橋,投資55萬元鋪築文王至白家溝1200米的生產路,投資30萬元對進村路、巷道、廣場進行整村綠化,投資10萬元安裝路燈120盞,投資31萬元完成1700米牆體立面改造,投資21萬元建成幸福院1個,投資50萬元建設戲樓1個。在公共服務方面,投資10萬餘元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並投入使用,41名貧困學生的“教育三扶”工作,按學段按標準落實了資助政策,投資8萬元建成文王村電商服務站,成立了文王村互助資金協會,注入資金52萬元。在產業發展方面,投資90萬元搭建230畝防雹網,投資140萬元並撥付蘇陝項目資金80萬元搭建設施冷棚28棚85畝,投資100萬元建成村史館、停車場、標準化衛生間。政府的大幹實幹,村容村貌的巨大變遷讓文王村的村民們重燃起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貧困戶張孝紅感慨地說:“以前到處破破爛爛沒人管,靠種地根本不行,只能出門打零工,日子過得有今天沒明天。”如今的張孝紅完全把心思放到了自己的地裡,蘋果9畝、柿子8畝、花椒3畝,“政府免費提供的防雹網可算幫了大忙,今年毛收入肯定在七八萬元以上。深度貧困村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要在癥結上精準施策,在措施上加大傾斜,幫出了群眾的幸福感,扶出了百姓的精氣神。

(劉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