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怎麼立起來

三十而立,怎麼立起來

三十而立,怎麼立起來?

張俊豪是一個內斂、憂慮的人,他對自己的看法是做事情顧慮太多。他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在三家互聯網公司做後端開發,一共七年工作經驗,經常對著電腦加班,沒有業餘生活,整天跟代碼相處,面對著產品不斷地迭代,自己卻沒有得到改變,日復一日地重複工作,使得他對這份工作產生了疲倦。開始不想去上班了,走到公司門口都不想進去。於是提出離職,離職後在家想了很多,想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裡,想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生存,想到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就感到窒息。

如果不做程序員,他還能做什麼工作呢?對啊,性格內向,不想做銷售,做管理的能力也不夠,做項目經理又沒有足夠的經驗,互聯網行業的新人學習能力更強,隨時可能被取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感,讓他想找個人聊聊。

其實,張俊豪的困惑代表了互聯網行業三十歲的人共同的問題,大學畢業後進去入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司,幹兩三年換一個工作,也還算順利,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幹不下去了,本以為自己乾的是熱門行業的熱門職位,沒想到這麼快就要被新人趕超了。作為老人又沒有老人的資格。

帶著疑問,我問他程序員的下一步發展是做什麼?張俊豪告訴我,要麼走技術經理路線,要麼是轉崗。走技術管理路線比較難,不但崗位少,要求也高,他對技術管理路線沒有信心。轉崗的風險很大,不但要重頭開始,還要接受低工資,帶著老人的面孔和新人平起平坐。這種落差實在不好受。

張俊豪憂愁地說,我該幹什麼呢?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剛參加工作時,主要是做配合、協助工作,只要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做好就算過關,過關後再繼續完成一件件具體工作,直到非常熟練,能夠教別人做,這時候就有機會獲得提升了,但是越往上走機會越少,所以需要提前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往哪裡走,提前做好準備,提升能力,才能比沒有準備的人更容易抓住機會。提前規劃的作用是積極地接受變化,應對變化。不至於無視變化,當變化出現時驚慌失措。

三十歲的張俊豪已經過了上一個階段了,他要進入擺脫初級階段的配合、執行工作,進入要求具備協調、計劃的工作階段,要求職位提升或專業度提高,很多人在這個階段無法提升,只有感嘆遇到職場攔路虎,無法突破。

在這一階段,要分析自己的優勢,從優勢入手,把一個點擊破,在溝通的過程中,瞭解到張先生的優勢是喜歡研究各種App,看哪裡做得好,哪裡有問題,努力肯幹,在項目出現緊急情況能夠和團隊共同想辦法解決。他的優勢幫助他獲得了一份工作,但這些優勢沒有得到鞏固、提高,對於工作多年,自我沒有獲得提升的原因,張先生說自己對程序員的工作興趣不大,一學習就犯困。

對於張先生的困惑,有如下應對方法:

一是不換行業換職業,找到有興趣且有價值的職位,可以把原來的崗位優勢發揮出來,他說考慮過轉產品崗,因為產品崗需要跟技術打交道,而他是技術出身,這是一大優勢,同時對產品經理崗位比較感興趣。

二是補充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

可以參加實戰型培訓,在實戰中感受和體驗實際工作場景,這樣不但學習到專業知識,還有老師幫助針對性地強化訓練,提高能力。

變化越快,變化越大越需要規劃,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規劃,與其在不想去上班後才想到規劃,不如在上班順利時多做思考和計劃。平時努力掙錢進行儲蓄和投資總比沒錢時為錢發愁強呀!

三十而立,怎麼立起來

30歲,立起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