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爲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祕!

德國製表品牌大概有120個左右,數字還在緩慢增加,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關閉的品牌,只有產量多少的不同,足見德國製表業的發展及當今鐘錶市場的態勢,總體上還是樂觀的。提起德國表,有哪些是代表性的品牌呢?相信朗格,格拉蘇蒂原創是繞不過去的,那麼除去這“兩座大山”之外,還有哪些品牌,就相當見仁見智了。儘管如此,德國表還是有些共性的,比如樸實無華,硬朗俊逸等等特質,這也是德國人性格中勤勉節儉還有倔強的外在反映。這些追求內在品質和實用性,設計樸實無華的腕錶中,Sinn無疑是佼佼者。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掌門人Lothar Schmidt

筆者第一次知道Sinn這個品牌,與網絡時代的其他表友一樣,也是在網上的一段經歷。2000年左右,上網還是很高科技的事情,很令人流連忘返,也是很燒錢的事情,那個時候網吧包夜剛剛出現,56K貓登之類的東東,現在的新一代估計要費一番心思才能理解,老一代表友讀到這裡應該很有共鳴。大概在那個時候,第一次知道了Sinn,對筆者來說,德國表就是Sinn,至於朗格和格拉蘇蒂原創都是後來在德國才知道,不過對德國本地人,朗格和格拉蘇蒂原創也是財力的象徵,普通人只可遠觀而已,並非盡人皆知。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回顧歷史,梳理各種款式,似乎是一篇鐘錶類評論文章必有的套路,不過這次筆者計劃先聊聊技術。當年作為一窮二白的留學生,能入手的款式寥寥無幾,於是研究技術就成了一大樂趣,所以就從這裡開始吧。

德國與瑞士表的異同,應該是個很經典的問題了,仁者見仁,相對來說,瑞士表更像一位想象力天馬行空的藝術家,細膩,才華橫溢,個性十足。德國表,更像一位工程師,可靠,實用,一板一眼,但並不死板,細節之中經常有亮點。比如Sinn EZM系列,表把左側設計,當年第一眼見到,是覺得有些怪異(當年還是鐘錶小白,見諒),仔細體會以後覺得這樣防止誤操作的設計簡單又實用,與加個保護帽什麼的相比簡直是神來之筆,以巧破千斤的感覺。

Sinn的技術,有巧妙見長的,也有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尤其是後一種,幾乎就是德國強悍工業的縮影,傳達出的自信和自豪撲面而來,讓佩戴者也感受到德國工業的力量和美,下面就把Sinn引以為傲的九大神功與各位朋友分享一遍。

  • Hydro液體滴定技術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Hydro技術的EZM2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Hydro技術的EZM2B

Hydro看詞源,就可以推測出與液體有關,Sinn的每個產品目錄裡,這項技術都排在第一位,足見其特別和Sinn對它的推崇(最新中文版手冊裡,Hydro被翻譯成“滴定”)。這是一項“90後”技術,最早用在1997年生產的EZM2上,2005年開始更改為後續型號EZM2B,後者才更換為天文臺機芯。Hydro技術不止帶來無反光,也提供了深達12000米的錶殼防水性和5000米的整表防水性。5000米的標稱防水是因為機芯和電池無法承受12000米深度的壓強。這項技術到今天已經20年了,可靠性自不待言。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Hydro技術於1997年開始量產在EZM2

這項技術並不複雜,不過很大膽,在表壇獨一無二,就是在錶殼中注入Sinn研發的類似油一樣的無色透明液體,錶殼以內,機芯,錶針,錶盤浸泡其中,沒有任何空氣,水下任何角度表鏡都沒有反光(在水下,目光和表鏡達到一個特定角度後,光線就完全呈發射狀態,這個時候表鏡就變成亮晶晶的鏡子,完全無法判讀時間),時間閱讀清晰悅目。這項技術的優點不僅是在水下不反光,還有強悍的抗壓性能。理論上,液體是不可壓縮的,所以在任何深度的水中,錶殼內外都保持著壓力平衡。因為錶殼內沒有空氣,所以也不存在產生霧氣,水下產生氣泡的可能,保證時間判讀的清晰準確。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Hydro技術的Sinn

由於液體的阻力遠遠超過空氣,擒縱系統是完全無法在液體中運行的,所以只能採用石英機芯,這是很多機械錶迷不得不忍痛割愛的地方。其實真正實戰中的軍表都是石英機芯,準確和維護成本極低決定了軍表不可能再回到機械時代去,追求性能的朋友大可不必為機芯糾結而錯過UX這樣優秀的作品,何況此一石英機芯也大有來頭,為ETA的天文臺級石英機芯,年誤差最大不錯過20秒。作為Sinn的老資格粉絲,筆者一直期待ETA有自己的電波對時功能,手動對時誤差畢竟無可避免,對追求完美的朋友,電波對時的精準是無可抗拒的誘惑。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2002年左右,GSG9的官價也不到600歐元,應該是Sinn系列中最親民的作品了。聊完Hydro令人心動的地方,再聊聊她讓人心痛的地方。入手Sinn最大的問題是售後,尤其這樣特殊設計的Sinn產品,只能寄回德國,漫長的週期,繁多的手續,還有費用,足以嚇退絕大部分表友。Sinn有專門研發的設備用於Hydro技術腕錶的維護,相當貼心,不過據筆者瞭解,國內的代理還暫時無法提供類似的服務。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Hydro技術使用的油類,Sinn官網語焉不詳,早年Sinn還為Bell & Ross(柏萊士)代工過Hydro技術的產品,就是Bell and Ross Hydromax

(擁有11,000米的防水性能,品牌炫技術的產品,機芯為ETA 955.612石英機芯,與UX的ETA 955.652相差無幾),所以在Bell & Ross的資料裡可以找到些蛛絲馬跡,是一種硅質油。這種油類對錶盤實際上是有影響的,根據國外表友的描述,隨著歲月的流逝,使用Hydro技術的錶盤會一點點變黃,而且隨著密封材料的老化,打開錶冠調校時間時,會有漏油的隱患。這些對追求完美的表友簡直宣判了Hydro技術腕錶的死刑。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Hydro系列的電池壽命官方說法是7年,7年不僅僅是換電池,機芯,錶針,錶殼的密封也都會做處理,當然費用應該也是很酸爽,總之,令人嚮往,也令人糾結。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Bell and Ross Hydromax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因使用Hydro技術指針、錶盤變黃的Sinn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Hydro技術中硅質油使用狀況

  • Temperatorresistenytechnologie(從-45°C到+80°C耐溫運行)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耐溫表油運行示意圖

Sinn早在1961年創立之初,就定下了自己的原則,優異可靠的性能和最佳性價比。其中之一就是66-228號表油的大規模使用,讓Sinn在可靠性方面走在了製表業的前列,讓經常在極端環境中工作的工程師,或者軍人有了可靠的時計選擇。66-228號表油來自瑞士H. Moebius & Sohn(現在屬於斯沃琪集團),並非Sinn的獨家發明,但是讓這款表油及其優異性能揚名世界的卻是Sinn,可謂君子善假於物也。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二戰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涉足極端環境的群體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到極地,高原等等地方工作或者挑戰極限,傳統的時計因為技術侷限都無法勝任,Sinn敏銳地注意到這個變化,與H. Moebius & Sohn合作,推出了使用66-228號表油的產品,一舉將Sinn推到了表壇的最前列,成為工程師和軍人的不二選擇。根據測算,從-45°C到+80°C的寬廣範圍內,此款表油的性能保持不變,無論低溫還是高溫,都可以保證機芯的穩定運行,極大提升了脆弱的機械錶的性能,又是一個以巧破千斤的創意。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至於使用66-228號表油的作品,最知名的莫過於U2了,這款作品從材質(潛艇鋼),到設計(軍用人體工學設計),還有包括66-228號表油內的各項技術,方方面面都堪稱Sinn的經典,當年第一款吸引筆者的,就是U2。

  • Ar-Trockenhaltetechnick氬氣乾燥技術

2000年到2011年是製表業狂飆突進的時候,各種新材料層出不窮,筆者當年寫過一個評論,說元素週期表裡能用的都用了,其中也有氬氣在Sinn中的應用。其實這個氬氣技術,事實上是三項技術的整合,也就是硫酸銅粉末(用於吸收水分子),氬氣(避免機芯部件和表油氧化)還有EDR超強密封技術。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硫酸銅

避免表油的氧化,加強錶殼的密封性能,確實是製表業的一個進化方向。幾年前卡地亞推出的一款概念作品,乾脆將錶殼抽成真空,無論表油還有擒縱系統的性能都徹底釋放出來,雖然略有誇張,但是讓大家看到了錶殼中這一點點空氣對製表也有不可忽略的影響。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氬氣乾燥技術

隨著時間的流逝,理論上白色的硫酸銅會逐漸變成藍色,提醒佩戴者需要更換膠囊了。至於變藍的時候,還沒有明確的統計,各地的環境不同應該是主要原因,有些國外的表友爭論此一技術是否是畫蛇添足,確實除了Sinn,當今表壇沒有第二家採用這個獨門技術,從新銳品牌到傳統大牌,都見不到,所以更讓表友有爭議的理由,尤其是加了這個技術,價格高了一些,售後的費用也高了一些,甚至無法提供售後,因為開蓋需要特殊設備,對價格敏感的表友感覺無法接受。但是對於喜歡新技術,或者經常出入極端環境的表友,比如工程師,擁有此一技術的Sinn卻是獨一無二的選擇。事實上Sinn推出此一技術的目標,也就在於此,所以並非節外生枝的技術噱頭。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紅色字體標註AR的Sinn EZM3

帶有氬氣乾燥技術的產品,錶盤都會標註Ar,或明或暗,加以提示。使用此項技術的作品中,EZM3的價格最親民,2017年的最新報價含稅在1490歐元的樣子,其他的作品在2000至5000歐元之間,當然功能也更多一些。另外與Hydro技術一樣,Sinn推出了專門用於維護氬氣乾燥技術腕錶的設備,售後不再成為讓表友糾結的問題。Sinn的老闆曾經親自為筆者展示過這個神奇的東東,不過國內的代理是否能提供這樣的售後服務,還需要進一步核實。(現在Sinn已經把內部填充的氬氣換成了氦氣,因為發現氦氣的穩定性洩露性等要比氬氣好,也可能是出於成本考慮,不得而知。但是錶盤上面印刷的AR(代表氬氣)標誌不會進行改變。官方的意見是氬氣保護這個概念具有歷史意義,所以繼續沿用AR標誌代表灌充稀有氣體保護機芯,但是AR已經不代表內部填充的是氬氣了。)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黑色字體標註AR的Sinn

  • DIALPAL為德語Diamontpaletten的縮寫,意為鑽石底架

無油技術其實由來已久,製表業之父寶璣非常看重表油的作用和性能,認為有完美的潤滑油就可以製作出性能完美的時計。而後人基於此,自然發展出瞭如果省去潤滑油這個環節,豈不更加完美的想法。DIAPAL這項技術更像是氬氣乾燥技術的提升,氬氣乾燥技術提升了表油的性能,而DIAPAL更上一層樓,乾脆省去潤滑油。按照實驗,鑽石擒縱叉比紅寶石擒縱叉擁有更加完美的性能(這裡所說的鑽石擒縱叉,是在擒縱叉表面做了一層類金剛石鍍膜,也叫DLC),但是擺幅並不穩定,這也印證了工程學的一個理論,單獨一個環節的提升並不會帶來系統的整體提升,整個擒縱系統都要做材料方面的改進。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DIAPAL鑽石底架

從1995年開始,Sinn就致力於DIAPAL技術的開發,DIALPAL為德語Diamontpaletten的縮寫,意為鑽石底架。經過幾年的改進,2000年左右,Sinn推出了量產的產品,並標註DIAPAL。目前市面上可以見到的756DIAPAL,757DIAPAL和358DIAPAL,均為7750機芯改造而來,756,757為兩眼設計,358為三眼設計,錶盤均有DIAPAL字樣,報價都在3300歐元左右。另外從756開始,Sinn在擒縱系統中使用了納米技術,在德國製表業中走在了最前面。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無油擒縱技術的Sinn 756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無油擒縱技術的Sinn 757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無油擒縱技術使用年限示意圖

Tegiment高硬度防刮技術

Tegiment來自拉丁語Tegimentum,意為“外殼”,“外罩”,此一技術為Sinn研發的鋼材表層硬化技術,將只有維氏硬度220的普通鋼材表面硬度提升到了1200,與陶瓷材料不相上下,直追軍用潛艇鋼材維氏硬度1500的硬度。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高硬度防刮技術Sinn U1000

製表業通常使用的硬化技術為PVD技術,但是表層硬化而同時基底相對較軟的情況,會導致基底在一點受力時馬上被破壞,技術上稱為“蛋殼效應”。聰明的Sinn工程師幾乎是立刻想到,用堅硬的高硬度防刮技術做PVD的基底,“蛋殼效應”豈不是迎刃而解,經過試驗,這個想法得到了驗證,於是有了現在的高硬度防刮技術與PVD技術好事成雙的組合。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高硬度防刮技術Sinn U1000S(EZM6)

高硬度防刮技術的細節目前依然保密,不過即使披露出來,對冶金學專業以外的人也是一頭霧水,目前的硬化技術裡,Sinn的高硬度防刮技術還是相當知名的。代表性的作品就是900和U1000S(EZM6),尤其是後者,簡直讓人血脈賁張,報價3600歐元含稅,在類似價位的潛水錶裡可以說沒有對手。

  • Magnetfeldschutz防磁技術

防磁一直是製表業的重點陣地,大牌如歐米茄與老對手勞力士競爭,為防磁技術的投入有目共睹。防磁與防水,應該是製表業一直髮展的技術,防磁技術的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應該是19世紀80年代,隨著整個世界逐漸進入電氣化時代,無處不在的電磁場對機械時計的影響日益顯著。到了20世紀的30年代,還有了專門設計的防磁“鐵路表”(比如波爾)。根據Sinn自己的調查,大概60%的機械腕錶呈現磁化現象,所以防磁也是Sinn著重發展的技術。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的防磁技術採用的原理具備高中物理知識就可以理解,採用可以傳導磁力線的,並且剩磁很小的軟鐵或者類似性能的軟磁材料做成錶殼內襯,機芯支撐架,還有錶盤,完美構成一個保護殼。Sinn採用性能更佳的順磁合金,加上表盤也採用順磁合金製造,將表體厚度大大降低,與普通腕錶無異,防磁性能在1000高斯,是普通腕錶的最少20倍。實際上根據最新的德國工業標準DIN8309,製造遊絲的Nivarox合金(這個合金由德國企業製造,提供給斯沃琪集團)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防磁性能,只是還不夠強悍,日常的複印機,音響等的磁性足以將其磁化。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使用防磁技術Sinn 657

另外Sinn的防磁,不僅限於市場關注的機械錶,石英錶的防磁也在其視野內。與機械錶防磁保護機芯不同,石英錶防磁意在保護佩戴者,尤其是對石英機芯步進馬達產生的微小電磁輻射也高度敏感的群體。

Sinn單獨為防磁技術設計了一個Logo,類似磁力線,採用此一技術的多為飛行員腕錶,畢竟高空輻射多,磁場情況複雜。856、867都是性價比不錯的入門級腕錶,報價在1500歐元左右(含稅)。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的防磁Logo

  • Unverlierbarer Sicherheitsdrehring(安全旋轉表圈)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 T1 b EZM14的旋轉表圈

按照德國工業標準(DIN-8306)潛水錶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時計,外表圈只能單向旋轉,同時以分鐘刻度步進,那悅耳的咔噠咔噠聲,相信是表友最心儀的聲音。Sinn的技術,加入安全棘爪,防止表圈誤操作,也防止表圈在可能的外力作用下脫離。這項小小的設計包括3個部件,帶刻度的外表圈、齒輪環、彈簧內圈,三件在一起,如果要旋轉,需要用兩個指頭將整個表圈按下,才能使表圈旋轉,幾乎完全可以避免誤操作,可謂用心良苦,Sinn為此還申請了一項專利。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旋轉表圈示意圖

此一技術用在Sinn U1000中,作為潛艇死忠的筆者,一直對這款情有獨鍾,入門款報價3600歐元含稅,黑殼紅色刻度鋼帶款4100歐元,雖然貴了一些,感覺的提升妙不可言。

  • TESTAF飛行員腕錶標準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TESTAF的證書

TESTAF,注意不是TESTDAF(德福,相信很多已經在德國和志在德國的年輕朋友不會陌生)這個飛行員腕錶的標準最初醞釀到現在已經接近10年,一方面是德國人做事穩紮穩打,一方面也讓人不得不感嘆時間流逝之快,轉眼就是10年。TEATAF的核心為大名鼎鼎的亞琛工業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Sinn是合作者之一

(2013簽署協議),同時還有德國漢莎貨運,空中客車直升機部,DNV GL( 原德國勞氏船級社, 漢堡,負責檢測和認證工作)等等明星機構,德國Stowa也是積極參與者之一,2012年筆者從Stowa那裡拿到了TESTAF的第一版。一眨眼,又是5年過去了(此處略去歲月無情的感慨)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德國工業標準DIN的Logo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towa的TESTAF認證

今天業界見到的TESTAF,實際上是2016年推出的版本,也叫德國工業標準DIN-8330,內容很豐富,舉凡錶殼,錶針,錶盤,抗震抗壓,防磁,時間判讀,操作方便性方方面面都有要求,測試服務收費,每次8000歐元含稅,製表商需要提供最少100枚,最多不超過1000枚腕錶接受測試。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 EZM 10及TESTAF證書

TESTAF是嚴格按照飛行環境設計的,考慮的不僅是腕錶的安全可靠耐用,還有腕錶與座艙各種精密儀器的關係,比如腕錶使用的防磁材料本身絕對不能帶有任何磁性,例如可帶有剩磁的軟鐵,而採用完全沒有鐵磁性的鈦合金。所以TESTAF絕非製表業又一個噱頭,是應對實戰環境的鐵律。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inn 103 Ti 02鈦外殼通過TESTAF測試

  • SUG(Sächsische Uhrentechnologie GmbH Glashütte,格拉蘇蒂薩克森鐘錶技術公司)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這個SUG實際上不僅是技術,同樣也是Sinn的一個事業。1998年12月17日,Sinn的創立者Lothar Schmidt對錶殼市場基於自己的理解創立,他認為德國專門致力於錶殼生產的工廠鳳毛麟角,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錶殼的技術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厂部就位於格拉蘇蒂小鎮,Nomos工廠再向前走一點就到,只是門面不大,對錶殼這樣技術不太關注的朋友很容易忽略過去。經過近20年的發展,SUG實際上在錶殼製造領域已經與瑞士同行並駕齊驅,其客戶包括穆勒-格拉蘇蒂、Jacques Etoile、獨立製表人郎·海涅等等,還有一些屬於商業秘密,SUG沒有公開。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UG工廠

另外SUG不僅僅從事製造,也從事檢測和研發,與德累斯頓的研究機構Forschungszentrum Rossendorf e.V. 等均有合作關係。SUG的技術還在可以接受小批量的定製,有點工業4.0按需生產的味道了,可以說這家公司的技術是全面發展的,也因為這樣,讓其他的競爭者很難超越。

手錶竟然還能這麼玩!德表Sinn不為人知的9大黑科技全揭秘!

SUG錶殼

以上把Sinn的九大技術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實際上還有一項,就是Sinn自己的機芯打磨和錶殼金雕技術。這個技術更多為定製服務,味道與主打的軍表不同,所以目前還有些小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