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我市再增四個非遺 項目六名傳承人

近日,我市公佈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及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三星公龜鹿鶴舞》等4個項目、陳金明等6名傳承人榜上有名。

4個項目中,傳統舞蹈類有兩個,分別是懷集縣的《三星公龜鹿鶴舞》、《彩鹿舞》;民間文學類一個,是封開縣的《狀元莫宣卿》;傳統美術類一個,是廣寧縣的《廣寧剪紙》。

6名傳承人分別是端硯製作技藝陳金明、程振良,疍家糕製作技藝黃金平,香滿源醬油釀造技藝梁悅明,封開山歌陳月蓮,廣寧剪紙楊群金。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三星公龜鹿鶴舞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三星公龜鹿鶴舞,最早出現在清同治末年,清光緒年間(公元1887年前後)在懷集縣懷城鎮的富楊村勒塘寨形成今天這樣的表演形態,是當地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鄉土氣息十分濃郁的一種表演藝術。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三星公龜鹿鶴舞演出時,兩人扮演鹿,一人扮演戽氹公,兩人扮演撈蝦娘,一人扮演三星公,一人扮演鶴,一人扮演龜,還有旗手若干。表演內容為戽氹公趕著鹿出來放牧,安頓好鹿後,和撈蝦娘一起摸蝦,撈著撈著出現一隻龜,於是他們又忙著捉龜。此時三星公扶捉柺杖出現,口唸“三星三星,天下太平”,以示這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此時一鶴駕雲而至,想吃龜,戽氹公將其驅趕,鶴、龜、鹿等趁勢下場,表演結束。整個表演過程純樸而詼諧有趣。伴奏音樂為打擊樂,器樂僅有鼓、鑼、釵三件。演出場地在廣場、廳堂、舞臺均可,多在春節演出。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三星公龜鹿鶴舞在懷集諸多種民間藝術中獨具特色,突顯其重要地位及價值。發掘、搶救和保護三星公龜鹿鶴舞,一是尊重先人創造下來的文明勞動成果,二是研究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相關歷史。同時對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對民間藝術認知和文化素質昇華,促進團結,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彩鹿舞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彩鹿舞,據傳在懷集縣洽水鎮的旺蘭村已有200年的表演歷史,是當地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至清同治年間始成今天之表演形態。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彩鹿舞最初表演時一人扮演鹿,上世紀80年代後改為六人扮演鹿,兩人扮演“大笑臉”,伴奏音樂為打擊樂,器樂有鼓、鑼、釵三件。演出場所在廣場、廳堂、舞臺均可,每年春節元宵期間走村過寨演出。表演時,演員們身穿鮮豔服飾,六隻“彩鹿”在兩個“大笑臉”的一前一後引導下踏著鑼鼓節奏出場,六隻“彩鹿”先是模仿人的動作向觀眾們點頭禮拜,然後和著喜慶的音樂翩翩起舞。表演時模仿鹿的一系列動作:嬉戲、爬山、奔跑、跳躍、吃草、飲水等等,動作逼真詼諧,表現了人、鹿在大自然的融洽共存,寄託了勞動人民創建和諧吉祥社會的美好願望。

「給力」懷集新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道是什麼嗎?

旺蘭村人200年對舞鹿情有獨鍾,究其來源,“鹿”字在讀音上通“祿”,認為舞鹿能給大家帶來吉祥幸福,寄託了勞動人民創建和諧吉祥社會的美好願望。因此發掘、搶救和保護彩鹿舞,一是尊重先人創造下來的文明勞動成果,二是研究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相關歷史。同時對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對民間藝術認知和文化素質的昇華,促進團結,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