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鐵夢碎!但更慘的是買了「假地鐵房」的購房者

房地產洞察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地產情報站、劉曉博等

俗話說,“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在現代城市競爭中,一座城市如果沒有地鐵,大概會“抬不起頭”。

7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高了申報建設地鐵和輕軌的相關經濟指標。其中,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由100億元、1000億元調整為300億元、3000億元。

這一改變意味著一些無法達到要求的城市將無緣地鐵。

按照新標準,43個已獲地鐵建設批覆的城市中,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城市也不達標,這些城市申請新的地鐵線路可能要黃了。

這些城市申建新地鐵可能要涼了

此次發佈的《意見》中明確,嚴格建設申報條件。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除有軌電車外均應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履行報批程序。地鐵主要服務於城市中心城區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重點地區,

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這較2003年的要求而言,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都提升了3倍。這也意味著一些此前符合2003年申建地鐵條件的城市將被排除在外。

按照新的標準,不完全統計,43個已獲地鐵建設批覆的城市中:

烏魯木齊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743.8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

蘭州2017年GDP為2523.5億元,未達到3000億元的標準,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及市區常住人口也不符合標準。

呼和浩特2017年常住人口為311.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5.17萬人,市區常住人口未達標,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也不符合新的標準。

包頭2017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7.6億元,未能滿足300億元以上的標準,市區常住人口也未滿足新標準。

洛陽2017年總人口710.14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19.16萬,不符合新標準。

南通2017年常住人口為730.5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35.4萬人,不符合新標準。

除此之外,不符合“申報新輪建設規劃條件”的城市為:

政府債務率不符合條件:南寧、呼和浩特、包頭、昆明、西安、蘭州、瀋陽、哈爾濱、貴陽

一般預算內收入不符合條件:太原

地區生產總值不符合條件:烏魯木齊

市區常住人口不符合條件:包頭、蘭州、洛陽、呼和浩特、南通、福州

如果我們用GDP、一般預算收入和市區常住人口來衡量,還有

一批准備修建地鐵的城市,也將暫時無法獲得資格。比如:

惠州:GDP和財政達標,市區常住人口未達標;

珠海:GDP和常住人口均不達標,財政達標;

中山:GDP和財政達標,人口不達標;

廊坊:GDP和城鎮常住人口不達標,財政達標;

保定:人口、GDP達標,財政不達標;

嘉興:財政、GDP達標,人口不達標;

海口:人口、GDP、財政均不達標;

三亞:人口、GDP、財政均不達標;

鎮江:GDP達標,人口、財政不達標…

當然,三項指標達標之外,還要考察地方債務率。所以,未來幾年能新建地鐵的城市其實不多。

為什麼要提高申報標準?

《意見》指出,由於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巨大、公益性特徵明顯,部分城市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不足,對實際需求和自身實力把握不到位,存在規劃過度超前、建設規模過於集中、資金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債務負擔。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表示,過去偏低的要求已經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

首先,修地鐵非常貴,不僅建設成本非常高、運營成本也非常高,對地方財力有較高要求。其次,地鐵只建幾十公里到一百公里意義不大,因為距離太短無法帶來大客流量。地鐵等軌道交通要成網,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只建那麼短的距離不能形成交通網絡,意義不大。

一些經濟體量、人口流量較小的城市也在興建地鐵,這其實是比較危險的做法。

如果這個城市本身沒有足夠的經濟資金、人流量支持,很容易加重地方債務負擔,不利於城市發展。此前就有包頭地鐵開工不足百日被叫停。

我國目前地鐵票價偏低,運營主要靠政府補貼。如果從單一線路來看,地鐵還是可以實現盈利的,比如北京地鐵4號線,上海地鐵1號線都實現了盈利,但其盈利主要依賴周邊線路大量客流輸送。但是從路網整體看,中國大陸所有地鐵網絡都是虧損的。

作為超大型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運營地鐵都無法實現全路網盈利,更何況那些人流量遠遠不及的二三線城市。

走過最長的路,是開發商的套路

從近年來地鐵的發展情況來看,向二三線城市的延伸趨勢明顯。除了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外,背後也存在拉動地方GDP、提高城市身價等考量。

其中,特別是地產商往往借“地鐵概念”炒作房價,帶來了房價的快速增長。在業內看來,用地鐵提升城市身價的觀點必須扭轉。

以蘭州為例,在2013年傳出蘭州申報地鐵項目後,一些開發商就以此為噱頭,大炒“地鐵房”,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五年後,蘭州地鐵非但沒有建成,按照現在的標準,蘭州短期內都難以興建地鐵。

14地鐵夢碎!但更慘的是買了“假地鐵房”的購房者

“地鐵夢”涼了,想靠地鐵抬高房價的開發商涼了,可哭的最慘的還是那些按照“地鐵房”的價格買房,卻短期內坐不到地鐵的購房者們。

從棚改政策微調,到地鐵(輕軌)門檻提升,都傳遞出同一個信息:中央更重視發展的質量,這對於財力偏弱、人口偏少的二三四線城市構成了利空。

希望各位通過此次政策文件認清地鐵規劃下,城市發展的大趨勢,不要聽信開發商的一家之言

警惕“概念房”的存在,不要讓自己的資金打水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