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督查房產交易登記 助力樓市摸清家底

專家認為,房產稅出臺必須經歷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多個階段,年內落地可能性不大

國務院督查房產交易登記 助力樓市摸清家底

" 針對房產交易登記的督查並非首次,但將其列入國務院大督查,則進一步表明了政府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重視程度。" 昨日,58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近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開展 2018 年國務院大督查的通知》指出,今年將繼續選取包括 " 房產交易登記 "、" 獲得信貸 " 等 7 項指標,對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調查評價。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此次大督查來說,將房產交易登記納入其中,主要是由於在房產交易過程中,涉及的程序較多,從交易環節入手進行管制和督導,有利於促進交易環節的高效運作,也有利於房屋買賣雙方成本的降低。

事實上,在 2017 年國務院大督查時,就曾對 1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 " 企業開辦 "、" 投資項目報建審批 "、" 不動產交易登記 " 等 3 項指標進行了調查。

嚴躍進表示,從歷年督查情況來看,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在房地產領域都有各類督促的內容,如去年強調的是不動產交易登記,今年強調的是房產交易登記。

事實上,有關不動產登記的時間表早在 2014 年就曾明確,即 2014 年,建立統一登記的基礎性制度;2015 年,推進統一登記制度的實施過渡;2016 年,全面實施統一登記制度;2017 年,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投入運行,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基本形成。而 2018 年 6 月份,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全國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

緣何不動產登記、房產交易登記總能牽動各方神經?

在張波看來,全國範圍的房地產數據聯動,有助於摸清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從長遠來看,一方面,更加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會使得調控政策的出臺更加有效和精準;另一方面,這也是推進房產稅的必經之路。

" 雖然不動產交易登記或房產交易登記能加強信息共享、推進存量數據整合,但這並不代表房產稅馬上就會落地。" 張波認為,房產稅出臺有嚴格的程序規定,必須經歷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多個階段,年內落地的可能性不大。(來源:證券日報)

【延伸閱讀】

7月12日起,這個城市的房產交易個稅將提高1倍!

繼25日宣佈4年限售和暫停企業購房後,近日長沙樓市調控再度升級。6月27日,長沙市稅務局發佈公告,對存量房交易個稅核定徵收率進行調整。

公告顯示,自7月12日起,不管是住宅還是非住宅,長沙市個人轉讓住房的個稅核定徵收率,將全部統一調整為2%,但“滿五唯一”的優惠政策不改變。

一、房產個稅是什麼東西?

國務院督查房產交易登記 助力樓市摸清家底

所謂房產個稅,是指在房產交易過程中,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根據相關政策,個稅應由賣方支付,但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往往轉加到買方身上。

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有兩種,即核實徵收和核定徵收。簡單來說,如果你能核實到所購房屋的原價,那麼就按前者徵收,否則就按後者徵收。

具體的徵收公式如下:

1、核實徵收=(計稅價格-原值-相關稅費-合理費用)×20%

2、核定徵收=計稅價格×1%(非普通住宅為計稅價格×2%)

二、房產個稅率提高後,對老百姓有何影響?

國務院督查房產交易登記 助力樓市摸清家底

過去,長沙市個人轉讓住宅個稅核定徵收率為1%,非住宅為1.88%。由於非住宅的個稅標準接近住宅的兩倍,導致大量資金湧入普通住宅市場。

現在,不管是住宅還是非住宅,個稅標準通通按2%收取。對於炒房客來說,短期獲利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當然了,對於剛需來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三、樓市調控再添利器,稅收改革並非萬能手段

國務院督查房產交易登記 助力樓市摸清家底

近些年來,管理層為了平穩房價,已經開始把稅收當成了樓市調控的一種工具,比如房地產稅、個稅抵扣房貸、提高房產個稅徵收率等等。

小小金融表示,稅收的本意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但作為樓市調控的手段,還需要在一個明確、宏觀、長遠的框架下進行。若想落實“房主不炒”,仍然離不開多種長效機制的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