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九十年代初期,大陸的娛樂業開始崛起,其中出現了很多好的影視作品和好的音樂。

在流行音樂剛剛被主流文化和大眾全然接受的九十年代,最具代表的歌手必然不能缺少李娜。

她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娃娃臉的長相似乎給人形成一種視覺和聽覺上的差異感,總感覺那樣滄桑有力的一把聲音怎麼可能出自這樣一位有著純真甜美笑容的女子?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李娜當時的名氣大過現在的那英,因為那時的媒體並不發達,但李娜的名字卻家喻戶曉。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李娜(1963年7月25日-),原名牛志紅,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曾是中國大陸女歌手,出家後法名釋昌聖。

我想這樣一位有才華的歌手,應該被人們瞭解:

1963年7月25日出生於河南。5歲時父親去世,從小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後來成為河南省戲曲學校75屆表演班學員。畢業後,李娜先後去了河南省豫劇團、河南省歌舞團,再後來又去深圳學習唱歌,隨後又漂流到北京。十年裡,她先後為160多部影視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此後在山西五臺山普壽寺出家為尼,法名釋昌聖。她唱了十年歌,李娜的歌要比李娜的名字有名多了,《好人一生平安》《苦籬笆》、《嫂子頌》、《女人是老虎》、《走進西藏》等影視歌曲,幾乎是家喻戶曉。特別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稱得上是近年來點歌率最高、流行時間最長的一首歌曲。

她的《青藏高原》唱出了只屬於李娜的風格,縱使在她出家後,有許多歌手演唱過這首歌曲,但沒有一個歌手能表達出李娜的那種感覺,她的聲音可高可低,在三個八度間輕鬆切換卻絲毫沒有炫技的感覺,這恐怕是歌唱最難達到的境界。

1997年5月,就在李娜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應朋友之邀到天門山遊玩,見這裡山奇水清,人情淳樸,毅然決定銷聲匿跡,退隱天門。隨後,她不僅自己設計並耗費巨資建造了一座木屋,還把戶口轉到了張家界。當時為李娜修建的小木屋被命名為“李娜小屋”。就在這座小木屋裡,李娜曾謝絕一切社會往來,僅在當地一對老夫妻陪伴下過著隱居生活。那段時間她每天到附近的天門寺去禮佛參禪。但是,李娜並沒有在這裡住多長時間,就辭別下山,並把這所房子送給了天門山管理處。後天門山景區經營權轉歸天津寧發集團所有,“李娜小屋”也經過重新修建,目前被命名為“李娜別墅”。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慈眉善目的李娜

對於李娜出家一事,曾有傳聞說她是因為情斷一位軍官因而看破紅塵,但喬治從來覺得選擇一種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方式似乎不需要什麼理由,我們無法理解李娜對於生活的選擇,並不等同於李娜這樣的選擇就是被動的,就是無奈之舉,就是逃避現實生活的行為。

私以為,莫以常人的思維去看待出家人,也或許,她們的前世受了某種召喚,到一定的時間就歸了佛門,她是與佛有緣的人,也或者現在讀到我文章的你會像我一樣在某一年某一天,會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給高高在上的神,佛也好,耶穌也罷,他們都承載著世人對生命無法參透的寄託。浩渺的宇宙裡,名和利其實是微若塵埃的東西,只是俗世的凡人們,將這些名利看得太重,以至於能夠放下名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在我們眼裡,成了異類。

李娜當紅的時候,正是大陸樂壇風起雲湧的初始時段,那時毛阿敏的名氣也不及李娜,她未出家時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達上百首,翻唱的流行歌曲都能唱出原唱沒有的味道,她幾乎是一個全能型的歌手,她的唱法中揉和著民族的、戲曲的、流行的和現代的多重元素,她的音域寬廣,聲音可洪厚、可抒情、可高亢,可低沉……她的聲音可在三個八度間來回馳騁,讓你聽起來舒展自由……

一部《渴望》捧紅了好幾個演員,也讓李娜的《好人一生平安》火遍神州大地,使她的聲音更加被大眾熟悉。而毛阿敏的主題曲《渴望》隨著電視劇的熱播一樣老少皆知,她們倆當時成為內地歌壇不可匹敵的歌后。

然後她倆卻先後因為個人原因離開了歌壇,李娜出家,毛阿敏因偷稅事件逃稅到國外,等她歸來時,樂壇已變了模樣,那英踩著田震的肩膀後來居上,不得不說,有時成名這件事,運氣也是蠻重要的。

如今李娜早已靜心修佛,不理塵世,而毛阿敏迴歸後也常出來參加各種綜藝音樂節目,但必竟成名要趁早,她錯過了成名的最佳機會,說來也挺惋惜,說她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為過!

當初如果學劉曉慶承受法律的制裁,也不至於耽誤這麼多年的發展機會。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卻緣何在最當紅時捨棄名利皈依佛門?

有時,我會找來李娜的《南無阿彌陀佛》聽,聽她對於生命的參悟,也許我聽不懂梵語,但我能聽得懂她聲音中表達的情感。

遠離俗世的喧囂,放下一切,歸於自然,才是生命的本真。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祝福李娜離開這繁複骯髒的娛樂圈,離開這喧囂吵鬧的凡塵俗世。

一個人與青燈經文相伴,靜心,靜性,倒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