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聚變生鈞瓷,一本《周易》看人生?

易中品鈞 鈞中窺人

夜讀《易經》,合書靜思其意,抬眼平視,見桌面鈞瓷花瓶,忽腦中猛閃出一個想法,古人所說的潤含世界的“道”不也存在於鈞瓷中?

五行聚變生鈞瓷,一本《周易》看人生?

“道”是大世界運行的規律。用古人解釋是天地萬物皆含於“五行”中。五行最早出於《洪範》中, “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鈞瓷也如此,用合適的水和土,合適的釉料草木灰為木,長石等釉料為金,最後合適的火淬燒,最終形成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其中每一項適中都十分重要。在鈞瓷界,一些人會說,燒製鈞瓷就是在用火,火好了,鈞瓷就成。但鈞瓷行內一些大師認為,火雖重,但其它也重。

五行聚變生鈞瓷,一本《周易》看人生?

一次大師鈞窯開窯,鳴炮後紅衣滿地,流光溢彩略燙手的鈞瓷從窯爐中小心翼翼的取出,大師拿起一件瓷器無奈的笑著說:“你看,這件炸底,就是泥胎的問題,燒鈞瓷水、泥、釉、哪樣做不好都不行!這窯爐的一把火就是檢驗你對作品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他們是理解自然規律的,他們比常人多了一份平衡,多了一份努力,多了一份執著,他們更懂得,只有將一切燒製技藝做到恰如好處,恰如氣氛,才能將窯變發揮到極致,才有可能萬中取一,喜得驚世之作。

在驚歎鈞瓷難得之餘,忽思路又再回轉,鈞瓷講平衡,人呢?

五行聚變生鈞瓷,一本《周易》看人生?

鈞瓷君瓷,由鈞思君,做人做事也要向好的鈞瓷一樣擁有五行平衡,人的五行平衡,就是性格全面,只有性格全面了,才是一個擁有君子風範的人。

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人並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為君子,必須加強自我修養。人急躁時,是因“火”太旺,要戒躁;人古板時,是因為“木”太盛,要轉變思路,多思考;人驕傲時,是因為“金”太盛,要多戒驕;人愚鈍時,是“土”太盛,要多學習前人智慧。人偏激激進時,是“水”太盛,要自省。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人若將仁、義、禮、智、信,融合到工作生活中,全面做到,那麼就會像鈞瓷中的精品一般,在人生的道路上綻放出無限光芒。

今夜,看“道”品鈞又思人,所得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