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零和博弈:中興解禁能否成爲中國放行高通併購恩智浦的通行證?

經過近三個月的談判,日前,中興通訊終於迎來了解除禁令。對此,有業內分析認為,由於美國對於中興的解禁,此前一直傳聞中的與中興禁止令相關的高通併購恩智浦的交易也將很快獲得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批准,似乎中興的解禁與高通併購恩智浦交易的獲批是中美貿易間的一種零和博弈。事實真的如此嗎?

非零和博弈:中興解禁能否成為中國放行高通併購恩智浦的通行證?

不可否認,中興的解禁讓中興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例如根據新和解協議,中興公司除了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還要準備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用以防範任何未來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此外,撤換所有中興和中興康訊董事會成員;解僱任何牽涉到違規出口事件中的管理層和高級職員,且不得續聘;自費聘任合規協調員,監督對出口條例的遵守情況,並平等向中興公司總裁、董事會和BIS彙報等。儘管代價沉重,但我們看到更多的還僅僅是企業自身的損失。而高通併購恩智浦一旦獲批,則大有不同。原因何在?

業內知道,在物聯網領域,由於高通併購的恩智浦此前收購完成飛思卡爾,使其已經全部具備了物聯網的四要素:智能、通信、傳感器及安全。調整後的HPMS框架使得恩智浦更加註重物聯網的安全。加上飛思卡爾在微處理器(MCU)、數字網絡和微機電傳感器上的優勢,使得新恩智浦擁有了完整的物聯網方案。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目前,物聯網在全球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均將物聯網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推進。具體到中國,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行業發展政策。2013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掌握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物聯網行業細分市場需求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到2022年將接近72376億元。據此,有分析認為,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新的動力。

在汽車領域,2014年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後,2016年恩智浦就已經以32.5%排名第一的市場份額成為汽車微控制器(MCU)領域全球最大的供應商,大幅領先市場份額僅19.6%的第二名—日本瑞薩半導體(Renesas),並且其產品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汽車應用,包括車身控制系統、動力總成、轉向、安全、娛樂等。而在汽車半導體領域,恩智浦在2014年完成對飛思卡爾的收購後,就已經以13%的合併市場份額同時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

與物聯網類似,隨著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雲計算以及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和網絡的進一步融合引發汽車電子產業邁向智能化、智慧化的互聯互通時代,以車聯網為主的發展趨勢正在汽車產業中快速發酵。據相關預測,未來5年,全球車聯網市場將達到26.75%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到2021年底將達到551.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具體到中國,車聯網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對促進我國汽車、交通、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和升級,及相關產業生態和價值鏈體系的重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由此可見,一旦高通併購恩智浦成功,必將在半導體、物聯網、車聯網等等產業領域形成一定的壟斷競爭優勢,嚴重影響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及未來的戰略地位。更為危險的是,目前我國在支撐上述領域的核心芯片層面相當脆弱。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表明,2017年國內共有約1380家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研發實力較弱。1300多家企業中只有500 多家企業盈利,在物聯網、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領域的設計公司多數為10人以下的初創團隊,根本無法與高通收購恩智浦後的巨無霸企業競爭。高通收購恩智浦後,全球員工將達到6.7萬人,這一超強組合將基本封死本土集成電路在物聯網、可穿戴、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機器人、工業、嵌入式、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高端發展之路,導致本土設計公司只能侷限在北斗導航、軍 工、特種領域、農業發展等小眾細分領域。針對於此,有業內分析認為將基本封死我國集成電路企業高端發展路徑。

對此,賽迪智庫集成電路所認為,在美國採取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整體政策框架下,本次收購案如順利通過,未來將進一步鞏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壟斷地位。我國產業不但在遇到美國障礙時不再有任何歐洲資源選項,而且將嚴重遏制我國移動通信、物聯網、車聯網和移動支付等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產業發展,並對國家金融信息安全形成威脅。我國應堅決否決該收購案交易,強化系統性反制措施制定,繼續鼓勵尖端性技術創新,為實現2030年半導體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宏偉目標營造良好產業生態環境。

說來也巧,就在中興解禁之時,美國川普政府公佈了新一輪對華徵收10%關稅的清單,涉及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本次新徵關稅清單不會立即生效,而是會經過約兩個月的審查程序,並於8月20日至8月23日舉行聽證會進行公眾諮詢。若審查通過,新一輪關稅將在8月30日之後生效。

在川普加碼2000億美元之後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量相比來說較小(2017年進口額為1500億美元),因此不太可能出臺同等規模的反制措施。然而在關稅之外,中國還可以有其他措施,即中方應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其可能包括推遲批准涉及美國公司的併購,暫緩發放在華美企的許可證,以及“延遲和加強”對美國產品的檢查,而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公司以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案最後的審查和獲批權則是中國手中僅有的且可稱之為重量級的底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業內盛傳的中興解禁與高通併購恩智浦交易獲批遠非是中美之間的零和博弈,即高通併購恩智浦未來獲批給中國產業及相關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是中興解禁可以抵消這般簡單,所以無論是從中國未來產業機會還是國家戰略的角度,中國政府對於高通併購恩智浦的交易審批勢必會高瞻遠矚,利用和打好這為數不多的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