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開店與青蛙賣泥塘

蜘蛛開店與青蛙賣泥塘

——二論教師減負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七單元有兩篇課文,題目分別是《青蛙賣泥塘》和《蜘蛛開店》,都是童話故事,並且寓意深刻。

大概內容應該是這樣子的。

青蛙住在一個爛泥塘裡,它想去城裡住好地方,就決定把爛泥塘賣了。於是開始做廣告。老牛建議在水坑邊種些草,打起滾來更舒服。為了能賣出泥塘,青蛙就撒了草籽,春天的時候,果然長出了綠茵茵的小草。於是招來了野鴨,野鴨覺得水太少了,也走了。青蛙為了能儘快把魚塘賣出去就往裡面引了些水;於是引來了小鳥、蝴蝶、小兔、狐狸……這些小動物朋友們都給青蛙提了意見和建議,為了能儘快把“爛泥塘”賣出去,青蛙就在泥塘裡種樹、栽花、修路、蓋房……並且樹上有小鳥在歌唱、花上有蝴蝶在飛舞,你可以在水草中盡情打滾,還有通往城裡的道路……最後,青蛙忽然決定,不賣了。這麼好的地方,自己住著不是很好嘛?

你能從這個童話故事裡讀出來什麼道理呢?“單元說明”中說,這個單元的童話都是在講“改變”兩個字。這個青蛙從一開始嫌棄自己住的池塘太爛,想把它賣了到城裡去住好房子,到了最後自己不捨得賣了。這當然是改變。問題是,這個改變怎麼來的?主要是有明確的目標和充足的動力:只要能賣掉爛泥塘,“顧客”的意見照單全收,並且全力以赴去落實。

蜘蛛開店與青蛙賣泥塘

我在想我們教師的“負擔”,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心不甘情不願的應付,被動的接受和無奈的掙扎。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更談不上有足夠的動力。正是這樣一種沒有明確目標和充足動力的“生態”,造就了一大批混日子磨陽光、抱怨成性牢騷滿腹、得過且過盲目自信的老師。因此,要給這樣的老師講“改變”,無異於沙漠中行舟,幾乎寸步難行。更不用寄希望於他們自己改變了。這種生態下的老師,不管是不是負擔,第一反應,都是“應付”、“牢騷”、“抱怨”。他們對所有的道理和新鮮事物都具有本能的“免疫”能力。

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還有一個部分老師,是有這種強烈的改變的慾望的,尤其是一些年輕老師,可是後來也逐漸的不願意改變了,原因是什麼呢?這恐怕就很像《蜘蛛開店》中的那隻蜘蛛了。

蜘蛛因為無聊,想發揮自己“織網”的先天資源,做點生意。可是賣口罩遇到了河馬、賣圍巾遇到了長頸鹿、賣襪子遇到了四十二隻腳的蜈蚣,最後應該是放棄了——誰有這麼強的抗挫折能力啊?相比之下,上面提到的那隻青蛙就要幸運多了。

蜘蛛開店與青蛙賣泥塘

這讓我又一次想到了我們老師的負擔。

在一個老師具有很強的改變和成長慾望的時候,往往是“經驗不足”、“能力欠佳”、“單純而幼稚”的階段,同時抗挫折能力也不太強,再加上身邊人的影響,就很快“墮落”了。這些挫折來自於哪裡呢?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上面所謂專家學者教授的瞎胡指導,一個是下面對教學對象的研究不夠透徹,上下為難,無所適從,舉步維艱,當初那點熱情,早就凐滅得透心涼了。最終只能陷入“負擔過重”的泥潭,不可自拔。

綜上所述,老師的“負擔”究竟應該如何減呢?我們把這兩個童話故事倒過來看。如果老師們在入職初期,就能夠像青蛙一樣幸運,那自然是一路高歌猛進,如果不能呢?那就必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靈活機動的策略——為什麼不能把襪子賣給長頸鹿、圍巾賣給河馬、口罩賣給蜈蚣呢?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對上面專家學者教授的各種學說、派別,都要冷靜分析、學為己用,不能盲目跟風,也不要盲目排外、一概否定。對於自己的教學對象,一定要客觀觀察、冷靜分析,做到心中有數。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很重要的情商:及時總結和善於思考,否則很難做到明白是非和靈活機動。“站穩了腳跟”,就不容易被忽悠,也不容易碌碌無為了。很多表面上的“忙忙碌碌”,都會因為你的深入思考和及時總結,瞬間灰飛煙滅。

蜘蛛開店與青蛙賣泥塘

退一步來講,如果現在已經沒有年輕教師那樣的熱情,也沒有積極主動想要改變自己的願望,應該怎麼辦呢?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像青蛙一樣,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然後虛心向別人請教、及時落實到行動中去。這樣至少可以保障你,不會“淪落”為一個“怨婦”一樣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