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給上訪羣衆帶來了「微笑」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給上訪群眾帶來了“微笑” 8日上午,武漢市開展今年第二場領導幹部下基層大接訪行動。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等市領導帶隊分赴各區各街道各鄉鎮,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實打實解決信訪難題。多年用水問題沒解決,江夏區委書記當場道歉,老百姓的“小事”要當作黨委政府的大事,江夏區五里界街界鎮社區常住人口約1.6萬人,多年來,因大部分居民生活用水管網沒有更新,爆管、斷水的情況經常發生。一早,社區居民代表田爽就來到江夏區接訪點,向專程來此接訪的陳一新反映這一“老大難”問題。“水壓太低,2樓用水都困難。”田爽說,居民們要求很簡單,只希望家裡能“天天有水、24小時有水”。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給上訪群眾帶來了“微笑” 陳一新聽後請市區兩級水務部門分析問題癥結,協商解決途徑。江夏區委書記主動表示,群眾的上訪,暴露了區裡工作的短板,“聽了覺得很羞愧”。他現場向上訪群眾致歉,表示一定克服困難,儘快協調問題解決。陳一新接訪江夏五里界街界鎮社區居民代表 。陳一新說,群眾反映的用水問題,既“大”又不“大”,既“小”又不“小”。說“不大”,是從當前的資金、技術來看,問題的解決並非難事;說“不小”,是用水問題關係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天也離不開。“老百姓的‘小事’要當作黨委政府的大事,”陳一新指出,“保供水”是“四水共治”著重點之一,各級黨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視,早日行動起來,讓老百姓儘快享受這一基本服務。會上,相關部門承諾,今年4月份啟動改造,8月份開工。陳一新督促,在科學規劃、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進度還要再快一點。他要求集中優勢力量加快工期,最大程度減少對老百姓出行和生活的影響。同時,市級水務部門要以問題解決為契機,統籌規劃改造新城區和中心城區水網,提高建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給上訪群眾帶來了“微笑” 江夏五里界街界鎮社區居民來到接訪點反映問題 ,流轉土地的村子謀劃致富路。陳一新鼓勵上訪村民參與“三鄉工程”。2013年,江夏區五里界街群益村部分村民將土地流轉給某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每年7月份,該公司向村民支付當年土地流轉費。如今,公司因經營不善撤銷,村民們的流轉費沒了著落,大家十分著急。仔細聽取村民訴求後,陳一新協商各方解決問題,企業表態,力爭今年6月付清。問題解決了,陳一新又為村民們講起了鄰村小朱灣的故事,請大家著眼長遠,堅定土地流轉的信心,大力參與“三鄉工程”建設。去年2月,陳一新在小朱灣調研時提出,推進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發揮城市、社會、市場力量推動新農村發展,探索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一年的時間,小朱灣“火了”——週末來這兒放鬆休閒的市民多了;村民各項收入得到提升;村灣環境也不斷提檔升級。“你們能否學習、推廣小朱灣的經驗?”陳一新說,土地流轉對農村增收、農業發展都是有利的舉措,能夠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改變農村面貌。他鼓勵群益村村民還是要走好土地流轉的路子,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到有專業素養、有經營能力的能人身上,讓他們帶動村民致富。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給上訪群眾帶來了“微笑”當日,陳一新還接訪了南四環線被徵地農民要求按“先保後徵”政策辦理社保一案,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做好各項政策解讀工作,把握“選擇有利於群眾的政策”的原則,對群眾合理合法訴求不能“久拖不決”。陳一新要求,今後每次大接訪後都要及時“小結”,在反思和總結中不斷提高接訪實效,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陳一新要求,對上訪群眾,要做到“不阻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做到“不迴避”,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要以誠懇的態度作出解釋,千萬百計為群眾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