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思考力的兒童

——兒童哲學課程在小學階段的開發與實施高級研修班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一種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蘇格拉底

上午課展示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上午,春芽的陳霞老師帶領一年級學生繼續“小豬變形”,討論了關於“變”這個話題。看似很玄乎的話題在孩子們眼中卻十分有趣:有的想變成醫生,可以救死扶傷;有的想變成大人,這樣就可以不用上學了;有的想變成街舞老師,因為這樣特別帥……孩子們各抒己見,真實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澎博小學的孫鳳瑤老師則帶著一年級兒童哲學社團的學生,依託繪本《一隻特別的羊》展開教學。雖然孫老師教齡還不滿一年,但沉著大氣的上課架勢,絲毫不輸於經驗十足的青年骨幹教師呢!她為孩子們帶來了一隻特別的羊,孩子們圍繞“該不該剪羊毛”這個話題展開了火熱的討論。討論中,孩子們“語出驚人”——我認為,我覺得,我還要反駁……你很難想象這些清晰的表達出自一年級的孩子口中吧?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這也是兒哲的魅力所在。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最後為大家展示的是高振宇博士的得意門生——侯佳敏老師,她的課堂哲學的味道就更濃厚啦!三年級的孩子們在她的引導下討論著“勇敢”和“害怕”:面對危險,逃跑算是勇敢嗎?勇敢的人是一直勇敢的嗎?如何區別勇敢和害怕?有沒有可能勇敢和害怕同時發生?那麼勇敢到底是什麼呢?大家決定討論一番。討論結束後,侯老師用了一些自我評價的表格讓孩子們自己評價實時表現,生成新的思考。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下午工作坊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聽完三位授課老師的說課後,各位老師分組進行主題探討,開展頭腦風暴。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哲學課就是讓你有問號”,原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蔣莉帶來了上海協和課程規劃圖給老師們參考學習。她認為教師只要有哲學思想,隨時隨地可以開展教學,包括傳遞兒哲的基本知識和概念、思維訓練的方法、生活態度及文化價值等。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在各組彙報中,老師們指出思維過程的可視化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記憶是十分模糊的,可視化的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緒;另外,哲學課如何定位?是繪本閱讀課、心理健康課、品德與社會、還是道德與法治課?顯然,哲學課不等同於這些課程,更多地像各科的綜合體,哲學課需要具備的元素包括:哲學邏輯思維、能夠觸發思維以及建立安全氛圍,要讓學生敢於質疑、敢於表達;此外,教師要有自己的想法、學會思考、呵護兒童本身的思考力,還要注意追問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載體、話題的設計……問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正如蔣局長所說“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有特點、會思考的兒童,而不是唯唯諾諾的書呆子。”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最後,高振宇博士進行了點評總結,他表示教師要注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多樣化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善於藉助不同形式,讓學生在對立的概念中思維碰撞,形成不同判斷,與此同時,教師要把握好“斷、轉、連”的技巧,幫助學生澄清思路時,避免TS直接對話,而要讓更多學生參與。

兒童哲學的探索之路沒有終點,研修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對兒哲課的探究不會結束……

尾聲

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

撰稿:張書昭、戚敏婷

審核:許 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