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春去春又回,7月,又到一年畢業季……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俗話說“一個蘿蔔一個坑”,再依依不捨,每個畢業生最後也都要離開校園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坑”。

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你是不是在說:擔心什麼,沒看見“坑”多著嗎?!!

據媒體報道,最近各大城市紛紛上演“搶人大戰”:有的給戶口,如成都、南京等地,符合年齡限制等條件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戶,石家莊更明確大專學歷即可落戶;有的直接給錢,如鄭州對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州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合肥對新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和大專及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合肥創業就業,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和300元的標準發放租房補貼(不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連一向矜持的北京、上海也忍不住推出一系列人才方案。

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你是不是在說:我不就業,我創業!!!

是的,近年來,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國務院和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近日,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部也印發通知,提出要引進和培育更多的創業創新主體,建設鄉村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事業助力。

有理想、有知識的你是不是在說:看!我的行情好著呢!

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材工”,在你跳進“坑”之前,不妨聽聽專業人士的建議:

職業選擇要從個人實際出發,認清自身條件。對於社會職業崗位需求的可能性,做出客觀估計。當就業意願暫時得不到滿足時,要根據社會需要做出選擇:根據社會需要做出新選擇,走另一條職業道路;選擇與自己理想職業相接近的職業,繼續接受教育培訓;積累就業條件,先到社會上容易就業的崗位上去工作,再根據自己在這一職業的工作情況,決定是否進行職業流動。

——摘自肖知亮主編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

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農業科研體系及其科研創新能力快速發展,在刺激農業經濟增長、帶到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農業創業機會。農民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與生產規模小的現實條件,限制了許多農業創業創新技術的推廣。潛在創業者如能把握機會,引進新技術實現規模華生產,技術效果將快速得到體現。

——摘自楊學儒 馬鴻佳主編的《農業創業管理》

畢業了,就業還是創業?

好了,不管你最終選擇哪裡,作為已在“坑”裡的小編衷心地祝願我們820萬學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位置,在黨和人民的愛護下,早日長成參天大樹,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