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師角色定位——是老師還是媽媽?

小班教師的角色定位和中大班教師有明顯的不同

。帶小班的老師做的既是老師的活,又是媽媽的事。這都是由孩子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決定的。他們自理能力還很弱,進園時絕大多數不會擦屁股,甚至拉尿都要幫忙脫褲子;他們都還很依賴,大多數父母在情感和獨立性方面都呵護有加,這是社會現狀和事實;他們可能很倔強、自私又逆反,但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正常表現;他們會搶玩具、生氣大哭,動手動腳還動口,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會處理社會交往中的問題;很多帶小班的老師都有過被孩子咬、踢、打的經歷,孩子可不會管你是誰;他們也會經常破涕為笑,超可愛地讓你抱抱等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瞭解這一階段孩子的特性,沒有足夠的愛,你帶小班一定會“瘋掉”。

所以,我們要做好“雖是老師,卻像媽媽”的準備,像他的媽媽一樣,會在他需要的時候抱著他,會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他提褲子……因為只有贏得孩子的愛,他們才會融進集體、遵守規則。

幼兒園小班教師角色定位——是老師還是媽媽?

有一點不同的是媽媽也許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偏心,但老師不可以。有的老師喜歡某個孩子,就讓他叫自己媽媽或乾媽,經常逗某個孩子玩等,這樣不僅對其他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而且被當做乾兒子的孩子會有特權感,學會討好老師,敢觸犯規則,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家長也會有看法,不利於家園工作的開展。

幼兒園小班教師角色定位——是老師還是媽媽?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老師≠媽媽。我們可以玩“小貓媽媽”“小貓寶寶”的遊戲,但不能讓孩子叫我們“媽媽”;我們可以代替媽媽照顧孩子,但我們不能代替“媽媽”這一角色。有些老師認為讓孩子叫自己媽媽會讓孩子感覺親切,認為這是師生關係好,其實叫老師“媽媽”會混淆孩子對“媽媽”的角色概念,難道喜歡他、照顧他們的就是媽媽嗎?

幼兒園小班教師角色定位——是老師還是媽媽?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常規建立的道與法》。

幼兒園小班教師角色定位——是老師還是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